古镇情

点击“成安文学”,关注作家动态,欣赏更多佳作(2021第二十四期)

古镇情(散文)

武学福

2021.4.19

古镇情

文/武学福

我有个古镇情结,一直期盼有一天能到乌镇去。终于,这一天来了,我来到了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水乡乌镇。乌镇地处杭州嘉兴平原,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水网密布,百川环绕。

我们参观完东栅,又来到西栅。景区内河道密布,水深三米。蓝天、白云倒影在湖面,船夫撑着小船,不时的侧身让过树枝。我坐在小船上,静静的漂浮在湖的中央,仿佛置身于瑶池仙境之中……

行走在乌镇,恍惚间,我仿佛回到了一千年前:高低错落的房舍,青的是顶,褐的是窗,白的是墙。粉墙黛瓦,镇水人家。有的房门紧锁,空无一人。走到了一家门前,我看到了屋内漆黑的八仙桌,冒着热气的灶台,坐在藤椅上打磕睡的老汉,扒着门框四处张望的老太,窗口伫立着身着红杉的大姑娘,伸头梳着长发,对我一直在笑。还有河边石制靠椅上那一对对穿戴时髦的小情人,依偎在一起,打情骂俏,低语撒娇。我分不清哪是古代,哪是现代,我只能急忙举起相机按动快门,让时间定格,走进历史。

乌镇的河,乌镇的水枕人家,还有乌镇的茅盾故里都深深地吸引着我。迎晚风,送夕阳,走过古桥,独坐在仁义茶楼小憩,微风拂过,纠结的心一阵浮躁,临窗望去,心中泛起淡淡的忧伤和惆怅。

乌镇,中国传统的古建筑,码头,石桥和佛塔等历史陈迹在水烟中朦朦胧胧,好一幅断桥薄暮一笛风,古岸草色落照中。它同时把迷茫,困惑和哀歌传递给我,听见了“孤雁叫群秋更音”,眷恋起已渐渐远去舒缓的生活方式,也勾起了“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的惆怅……

到了乌镇,你怎么也避不了造型各异,横卧在碧水之上 的石桥,老屋、戏楼。观前街路北的修真观共有三进,头进是山门,山门上方挂着一个很大的算盘,两边有一副对联:人有千算,天则一算;第二进是东岳殿,供奉着东岳大帝;第三进是玉皇阁,楼上玉皇,楼下观音。山门前是一个宽敞的广场,石板地面,南边竖立着一个古朴的戏台,戏台为歇山式屋顶,木结构,鎏金雕刻,飞檐翘角,梁柱间木雕,墙上壁画,台座砖石围砌。

乌镇的老屋多数是建造于晚清时期,恰好是我们民族挨打受气苦难深重的岁月。在西栅的西边有两座相连着的古石拱桥——通济桥和仁济桥。通济桥为东西向,仁济桥为南北向,跨西市河,不管站在哪个桥下,都可看到一个桥洞套着另一个桥洞,形象别致,奇妙极了,人称桥中挢,洞中洞。

对于我来说,乌镇是一本刚打开的无字书,读懂它不容易,欣赏那诗意般的荒桥段浦,柳阴渔船。洗我不平心,散我不平气。

到了东栅,我们一路走,一路看,经过了百床馆、民俗馆、宏源泰染房、木雕馆、钱币馆,来到了中市观前街,迎面看到了写着“茅盾故里”的牌匾,一幢宽四间、前后二进,中隔狭长小天井的两层木构架清代民居,东西两个单元:西边的单元是家墅,茅盾从小在这里读书学习;后面一条两米宽的通往东西室的走道,再住后过一个三米见方的天井,是第二进的两间。东面对着大门的一间为客堂,客堂冲当门摆着一个条几、一个八仙桌,条几上放着一个瓷花瓶,桌两边放着两把雕花椅。两边的墙上挂着兰、菊、荷、梅四幅画。中间的墙是一幅松鹤图,对联上写着:“青松寒不落,碧海阔愈澄。”书院三进为“籋云楼”,原是书院教室,现为茅盾纪念展示和书籍陈列。墙上陈列着茅盾和祖父及家人生平事迹还有茅盾撰写作品的手稿。橱窗内摆放着他出版的书籍如《幻灭》、《动摇》、《追求》、《呐喊》还有《清明前后》和《林家铺子》等多部著名巨作。茅盾所用的笔名有:孔尚、伯元、陶然、东方未明和逃墨馆子等125个。

茅盾1896年7月,生于乌镇观前街。母亲陈爱珠,1875年生于名医世家,知书达理,坚定而有远见,爱子深切,教子颇严,是茅盾的第一位启蒙教师。她深明大义,思想进步,对茅盾一生有很大影响。茅盾祖上是近乡的农民,晚清时到镇上经营小商品,祖父经商发迹,家境渐殷,开始注重文教。祖父、二叔祖、父亲相继考中秀才,他在童年的时候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父亲的精心培养。茅盾14岁就离开家乡闯天下,1916年8月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进上海商务书馆做编译工作,开始了他长达60多年的文学生涯。

茅盾1979年8月去世。他很依恋家乡,基本上每年回家一次。1980年5月《浙江日报》发表了他写的一篇题为“可爱的家乡”的文章,文中最后写道:漫长的岁月和迢迢千里的远隔,从未遮断我的乡思……

乌镇还有好几座书院,能闻到书香的味道,我站在它的面前,久久不愿离去,只觉时间太少。居近思远,处今如古,惟学矣乎,往古知今,明鉴照形,善哉道也!

漫步在伸向水乡人家的小巷里,头顶上只能看见一条窄窄的天,座座跨街小楼,依傍着清波小桥逶迤向前,我的视野也随着河水流去。

我看到了古城的山和水,看到了古城的街和巷,看到了古城的大姑娘。我还听到了从木楞房的窗口飘来的深情女唱的那首《花楼恋歌》……

我让它留驻心底,伴我努力与微笑,伴我懒惰与忧伤。

这,就是我的古镇情结!

——————————————————————————————

作者简介:

武学福简介

武学福,笔名知之,天威,男,中共党员,河北大名府人,大专学历,经济师。中国摄影通讯社记者,中华全国摄影工作者协会会员;北京国际名人研究会编辑、记者;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邯郸市作家协会会员,邯郸市摄影协会会员;成安县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多年来,撰写了大量的通讯报道、经济论文、政务信息以及创作散文、小说和摄影作品8000余篇(幅)。多次在《中华合作时报》、《河北日报》、《河北经济报》、《散文报》、《燕赵都市报》、《邯郸日报》、《邯郸晚报》、《邯郸文学》、《燕赵散文》、《散文报》、《当代小小说》、《邯郸文学》等报刊、杂志和电台、电视台发表和刊播1200余篇。被国家、省、市、县各级政府转发信息资料320余篇,迄今著述超过600万字,并有48篇文章获奖。 著有《武学福摄影集》、《阳光岩》、《明天见报》、《一湾情缘幽虹》、《卫河岸边的女人》等。

————————————————————————————————

成安文学编辑团队

总编:周志鹏

主编:冀凌云

编委:武学福  张俊德  吴  霞  姚瑞红

胡贺宇  齐明明  王志彬   纪 蕾

靳志刚   张耀福

统筹制作:冀凌云

成安文学投稿邮箱:

823634982@qq.com

稿件要求:

1、小说、散文、诗歌均可。

2、字数最好控制在500---2000字之内

3、稿件未在其他微信平台发表过

4、最好请附上作者简介、照片、电话、 微信、通信地址。

你有好作品,我有好读者,你还犹豫什么?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吧!

总编:周志鹏

主编:冀凌云

编委:武学福  张俊德  吴  霞

姚瑞红 冀凌云 韩宝河 齐明明

王志彬  靳志刚 胡贺宇

张耀福  纪 蕾

统筹制作:冀凌云

邮箱:823634982@qq.com

(0)

相关推荐

  • 浙江古镇(1)——乌镇

    乌镇地处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北端,原以市河为界,分为乌青二镇,后统称乌镇. 乌镇曾名乌墩和青墩,具有六千余年悠久历史.水乡风貌和格局保存完整,文化底蕴浓厚,是江南最著名的古镇. 如今的乌镇分为东栅和西栅两 ...

  • 沱江悠悠古镇情...

               审美弱,钱包薄,体力差,拍照龊....(南极北极北美南美那旮沓--举凡世上的五星级风光,与我缘浅...).华夏大江南北--锦绣中华本就足具多姿多彩呵!知足,远足--丰富人生的日课 ...

  • 烟笼人家古镇情

    烟笼人家古镇情

  • 悦·见淮安|古镇情长

    河下古镇牌坊 河下寻梦 犹记得,春日迟迟,花开烂漫时,和风细雨燕归来.从御码头乘船,顺流而下,去老楚州.到河下登岸,古镇逛一圈,粉墙黛瓦青石板,小巷长长,庭院深深. 沈坤状元府后花园 沈坤状元府祠堂 ...

  • 徐茂||古镇缘 南校情

    汲取文史智慧  引以鉴古知今 ❈ 一九八九年是个有故事的年代,这一年,我师专毕业,初为人师,来到一个有故事的小镇教书,结识了一群有故事的人们-- ❈ ❈ 那些地方 汽车站. 三岔,县城最大的古镇,出入 ...

  • 【八一】古镇别样情(散文·家园)

    一 青石板,钥匙桥,乌篷橹声,过街骑楼--周庄于我,既在前世,又在今生. 正是秋风送爽,阳光不燥的季节,全家在将近一个小时的自驾后,抵达"中国第一水乡"之誉的古镇--昆山周庄. 对 ...

  • 道口古镇:老年扇子舞《风含情水含笑》

    中共河南省滑县县委宣传部.滑县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滑县广播电视局和道口镇街道办事处联合举办"道口古镇端午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老年扇子舞<风含情水含笑>.

  • 古镇周庄,杨柳绿波小桥流水尽是江南情

    水韵悠长,在周庄里,时间也会不由自主慢下来.不妨伴着杨柳绿波.船娘清唱,步入水乡深处寻一个温柔的江南美梦. 双桥 周庄古镇中心的永安桥与世德桥合称为双桥,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因其桥孔一方一圆呈直角相连, ...

  • 屈雪芳‖古镇悠悠满是情

    八四之秋,我受聘去丹凤县的西大门--棣花中学任教. 早听说丹凤棣花:麦浪滚滚闪金光,荷叶田田胜江南,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如此美景,岂有不去之理? 姐姐用自行车驮着我和行李,进了学校大门,一位 ...

  • 我的打工穷游----情归同里古镇

    喜欢旅游的人,心总在四方,想要你去的地方便会毫不犹豫地奔向那里. 2014年,我在江苏南通打工期间,心想去江苏吴江的同里就是这样说走咱就走的旅游. 那是2014年的冬天,弟弟那时候还在吴江工作,我心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