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的故土乡村·德太炉篇
本文作者及图片来源:安强

每天匆匆穿梭在车水马龙中,你是否怀念故乡小土屋顶上的袅袅炊烟;行过万里路,你是否想念乡间的泥泞小径;读过万卷书,你耳边是否会常常回荡着儿时校园里的嬉笑声和朗朗读书声......故乡似乎是离我们最远又最近的地方。
然而,当我们想驻足回望时,也许故乡早已不是最初的那般模样。当街的水井被填了,圈羊的木栅栏不见了,一间间土坯房被铲平了,甚至没留下一块石头,就连村口树林里的喜鹊窝也不知了去向。每当此时,你我都总免不了一丝丝惋惜,难道故乡真的成了我们挥之不去又回不去的地方?
这一期,我们来到德太炉拍摄了很多老村新貌的照片,这里也一定有你熟悉的地方,有你走过的足迹,有你写过的故事。接下来一起来看看哪些地方勾起了你的记忆......

德太炉篇
德太炉是个不大不小的村子,因为有水浇地,光景一直还算不错。我因为三姑住在这个村子,小时候放假经常去长住。
二十几年前三姑家盖了三间明亮的砖房,又买了电视机,在村里很气派。每天到了晚上都有很多人来家里一起看电视。尤其是放“破案片子”的时候,家里要坐好几排人。
前两天我又去了一趟德太炉,发现已经大不同了。
村里的年轻人基本都去外地了。因为没有孩子,村里以前人气很旺的小学现在变成了村委会,大概也算是村里唯一的地标了。
除了种地,留在村里的基本每家都养些牲口。这几年肉价上涨,养牲口的效益很不错。一个四个月的小牛犊可以卖一万块钱,不到两个月的小羊羔也可以卖九百块钱。牛基本每年可以下一个。多数羊每年可以下两茬,每茬两胎。
绝大多数的房子从外面看起来都干净明亮,窗户很大,门也都是新的防盗门。这些是个人出一少半、政府出一多半安装的。基本每个院子里都有一个标准化的厕所,顶上装着太阳能板和排气系统。这样的厕所每个两千多块,每户可自愿选择安装,自己需要出两百块。
德太炉的房子盖得比较整齐,所以还算有几条短短的街道。这些小街都比较干净,除了少数羊粪和牛粪,基本没什么杂物。村委会雇了一些村民每天打扫,工资大概是每月三百块。
还有进村的路也比以前强了不少,有一段水泥路比较窄,但是泥淋溅垢的泥土路是见不到了。

村口的村名牌

小学改建成了村委会

墙根晒太阳的牛

等妈的羊羔

三姑家的房子

悠闲漫步的鸡

大概是全村最破败的房子,房主不住

废弃房屋的院墙

卫生室

太阳能路灯有不少

村子里的活动广场

葵花杆子有不少

山药窖里存着过冬的山药蛋

水泥街道

石碾子

统一建的厕所

村西的山

村里的超市


超市的东西不算太全

以前的小学,现在的村委会

基本家家都养牛羊,唯独不见猪,看来没有一头猪可以活过腊月

城里人认不认识这个?



尽管房子变高了,马路变宽了,曾经的村落也在慢慢消逝,但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察右中旗人的故事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