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史学家司马光是如何评论三家分晋的?
相关推荐
-
使臣空手赴宴,周天子怒斥诸侯失礼,还骂出了一个经典成语
在中国文化之中,有一类特殊的词组,它们搭配固定,众人皆说,所以被称为成语.有人认为,成语是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用得巧妙可以让整篇文章熠熠生辉.而且,成语之中的故事往往令人深思,今天要说的成语是&qu ...
-
为什么权臣不敢随便杀掉皇帝自立?读一读司马光的这段话就明白了
古代有很多气焰嚣张的权臣,比如赵高.董卓.曹操等等,他们势倾朝野,权力极大,甚至可以随意废立皇帝.但这些权臣虽然势力如此强横,但很少有人敢直接杀掉皇帝自立.这是为什么呢?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g ...
-
周景王姬贵变法终未完成而遗憾离世
周景王姬贵(?-前520年),姓姬,名贵,东周第十二位君王,谥号景.他是周灵王的儿子.周景王在位时,财政困难,连器皿都要向各国乞讨.有一次,景王宴请晋国大臣知文子荀跞 ...
-
开篇便是“三家分晋”,司马光想借《资治通鉴》传达什么?
楔子 元丰七年十一月(公元1084年),身在西京(今洛阳),提举嵩山崇福宫事的端明殿大学士.太中大夫.上柱国.河内郡公司马光,向东京(今开封)城内的大宋官家,上呈了<通鉴>的最后部分< ...
-
三家分晋的启示~司马光对智伯的评价
一部春秋史,半部晋国史. 作为春秋史上最强大的国家,晋国的国际影响力是独一无二的,甚至很多国家都是和晋国扯上了关联才在史书中留下了记录(比如秦国).春秋时期,晋国牢牢的将秦国挡在了西边,而在晋国一分为 ...
-
魏赵韩三家分晋,为什么实力最弱小的是韩国呢?
早在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成为最强大的两个诸侯国.就晋国来说,其大权长期被卿大夫所把持.到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倾轧.后来赵把范.中行氏灭掉后,公元前453年又联合韩﹑魏灭掉了智氏 ...
-
春秋笔记之曲沃代翼:礼崩乐坏的的开始,“三家分晋”的祸根
曲沃代翼是为晋国的内战,耗时六十余年,最终小宗取代大宗.曲沃桓叔姬成师一系彻底打败姬仇一系,夺得晋国正统地位.曲沃代翼可以说是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开始.并且开创了不任公族的先河.打破了任人唯亲的制度,也 ...
-
资治通鉴第1集_三家分晋
资治通鉴第1集_三家分晋
-
战国七雄是如何形成的?导火索是晋国一个大臣,从而引发三家分晋
我们熟知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在秦朝之前是处于"战国七雄"的分裂格局,那么战国七雄是如何形成的?原来其"导火索"竟然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个大臣. &q ...
-
三家分晋[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 经过春秋时期长期的争霸战争,许多小的诸侯国被大国并吞了.有的国家内部发生了变革,大权渐渐落在几个大夫手里.这些大夫原来都是王室贵族,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他们积极对外征战,就这样,他们的势力越 ...
-
从三家分晋到三国归晋 ,中华民族统一的宿命
引:中华民族是有宿命的,这个宿命就是统一.这是秦始皇布的局,这是汉武帝注入国人血脉的符语! 历史有时候仿佛存在宿命,仿佛冥冥之中有些难以克服的定律,谁也逃脱不了.从公元前475年,韩赵魏三家子爵,合力 ...
-
三家分晋后三国又归于晋,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另有玄机?
图/网络 侵删 三家分晋,是指魏.赵.韩三家瓜分晋国事件."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战国的分水岭,司马光将其列为<资治通鉴>的开篇之作. 经过春秋数百年战乱纷争,曾经称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