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总问“值不值”,“能得到什么”,这才是最重要的一点

01
经常有自称爱写作的朋友来跟我交流写作,我当然很喜欢和志同道合的人互相探讨学习了,这对我来说是博采众长的好机会,我可以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
认识的作者多了,时不时会遇到一些内心比较迷茫的,他们一开口我就感受到了巨大的焦虑,“最近阅读量太低了”,“投稿老被拒,一点信心都没了”,“平台都不推荐我的文章”……
关于写作,他们有一大堆的烦心事,这其实挺正常的,无论是写作还是其他,一定会遇到很多麻烦。每次我都耐心安慰他们不要想那么多,往往聊到最后,他们都会问一个问题,继续写下去到底值不值得,能得到什么?
话说到这里已经十分明显了,他们其实担心的是坚持写作到底能不能给自己带来收入,倘若没有希望的话,这样的坚持是否有意义?
他们都很渴望从我这儿得到确定的答案。这要是在以前,我会告诉他们只要坚持下去,每一天都进步,将来会有机会的。
后来我慢慢发现,即使我鼓励他们,最后还是没有足够的信心走下去,大多都是坚持了一段时间看不到收益就放弃了,然后从此收笔不再踏入写作这个领域。
我们每一个人选择做一件事,或者进入一个行业,关心自己的努力“值不值得”和“能得到什么”并没有什么问题,这是人之常情的想法,毕竟谁都不希望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报嘛。
通过观察我发现,那些早早放弃的人,他们的写作水平远远达不到可以变现的程度,何况他们的写作量低到一个月才三四篇。如今写作的人那么多,要水准没水准,要努力没努力,拿什么去跟别人比呢。
他们最大的问题在于,过多的担心值不值得,担心得不到什么,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先把文章写好。

02
在众多作者朋友中,有一个是已经在写作这个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的。她专注于写纸媒,喜欢写散文,故事,专门投稿给报刊和杂志,如今靠着稿费也实现了财务自由。
她常常被别人羡慕,但她对此表示很郁闷,因为大多数人都认为她不过是运气比较好而已,他们看不见她的努力和付出。
事实上她写作已经有十多年了,从她上初中开始就坚持每天写日记,把生活中的趣闻和心事都记录下来,直到今天依然保留这个习惯。
除此之外,她还每天阅读两篇名家散文,读完后写不低于五百字的读后感。上初二那年她开始给各个杂志和报刊投稿,由于生活经历单一,文笔稚嫩,她投出去的稿子大多石沉大海,偶尔收到编辑的回信也是说文章不符合录用要求。
被拒稿到彻底失望的时候,她极度沮丧,一点点丧失了对自己的信心,她开始否定自己,觉得自己不行,不应该写作。
每次沮丧过后她又收拾好心情继续写,继续投稿,直到初三那一年才终于过稿。从那次之后她信心大增,文章被录用越来越多。
她在纸媒领域曝光多了,慢慢被一些编辑认识,再也不用像之前那样投稿,而是编辑主动向她约稿。后来新媒体火起来了,她抓住这个机会开通了自己的号,在网上写文章。
其实她在最初开始写作的时候跟很多人一样,也是担心不值得,担心付出得不到想要的回报。这些问题深深困扰着她,使她变得很焦虑。
直到有一天她自己想通,她觉得稿子不被录用是因为写得不好,与其担心这些还不如把它们化作能量,一门心思研究怎么把文章写好。
于是,她花更多的心思在写文章上,为了打开眼界读更多书,每天做很多写作练习,购买关于写作的教材书。
当她的文章写得越来越好的时候,自然就得到了命运的垂青。

03
为什么常常会有人做一件事情总是半途而废呢?
很多人做一件事最关心的都是“值不值得”和“能得到什么”,它们担心不值得,担心付出得不到回报,担心有一天会放弃,担心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
担心多了自然就会变得畏手畏脚的,因为他们将心思放在了错误的担忧上而忽略了最应该做的事,就是先把这件事做好,把它做到极致。
杨小米在她的新书《行动变现》里说:
不要问值不值得,自己可以获得什么,先做好眼下的事情,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寻求更大的挑战,让自己每天都在进步,下一个机会就出现了。
如果你已经决定了做这件事,那就放下这些对自己无用的顾虑,先考虑如何把这件事做好,在这个领域深耕细作。
当你带着这样的心态开始做一件事,其实你已经成功了一半,接下来只要继续努力,然后等待机会的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