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少年之趣闻二三
小小风筝飞完了长长的路
返飞回乡来寻觅依稀别梦——
伴随过我的是故乡哪一朵云
推送过我的是母校哪一阵风
半世纪风雨催白了鬓毛
往事情怀仍在眼前萦绕
故乡的风光虽已华丽转身
脑海依然澎湃着旧日浪涛
——摘自旧作《返飞的风筝》
同学少年,天真可爱;历历往事,岂能忘怀。
绍兴二中(稽山中学)就读三年,尽管生活贫困,条件艰苦,“左”云密布,劳动频繁,然而少年学子依旧笑语熙熙,趣闻多多,不亦乐乎,留下难忘的记忆。

眼镜小胖
五班的徐继恩同学,绰号“小胖子”,是一位“高度”近视眼,鼻梁上须臾不能离开一副眼镜。周六傍晚,苦学一周的同学们都三三两两地上街闲逛,徐继恩与一位同学也走在街边人行道上。绍兴的街道十分狭窄,对面人行道上有人看见了他,高声叫道:“徐继恩!”其实别无大事,无非是同学不期而遇打个招呼而已。徐继恩透过近视镜片向对面望去,在暮色苍茫中怎么也看不清呼者是谁,于是与同行的同学嗤笑说:“小瘌痢头(这家伙),我根本不认识他,叫我一声做啥!”一次徐继恩见墙上贴着一张图案新颖的邮票,觉得无意中发现了一宝,就上前用手去揭。但上下左右四面围攻,却怎么也揭不下来,遂自言自语道:“这邮票做啥要粘得噶牢(为什么要贴得那么牢固)?”但还不想放弃。这时一个过路人见他眼神不对,就上前指点:“小倌人,这是一张印在电影海报上的邮票,你奈格套揭的下来呢?”徐继恩将信将疑地看了他一眼,就悻悻地离开了。

晚间新闻
当时学校搞军训,要求全体同学一律住校,本是走读生的我也应命住进五班男宿舍。每晚按校方规定熄灯后,大家总无法入睡,于是就开始闲聊起天南海北。对时政消息颇为关心的严正法同学,这时照例要进行晚间新闻广播,遂向大家提问说:“你们知道苏联外交部长是谁?”见大家默然,他就自问自答道“'葛’一点,'罗米柯’”(葛·罗米柯)。话音刚落引起同学们一片笑声,令他很奇怪:“你们笑什么?”当听有人解释说“葛罗米柯”之间并无“一点”时,他才认了错。一次有人提问:“谁知道今天来访的苏联元帅名字?”严正法脱口而出:“马雅可夫斯基元帅!”谁知又引来大家的笑声。有人戏谑地说:“严正法真不简单,给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授予了元帅军衔和勋章。”严正法感到话里有话,不解地问:“怎么又错了?”同学回答说:“来访的苏联元帅是马科夫斯基,你是张冠李戴了!”

来碗“加饭”
当年课堂上,我坐在靠窗口的倒数第三排,坐在我前面的是董祖仪同学。董祖仪是“山里头”人,老实巴交,平时埋头读书,遵守校规,很少啃声。一天中午他未到食堂用餐,直到我们午餐后,他才匆匆回来了。我问他:“祖仪,你怎么没来吃饭?”他说外出办事回来晚了。我又问:“那你吃饭没有?”他答道:“吃了,还生了一肚子气!”我好奇地继续问:“怎么啦?”他告诉我,他看赶不上回校吃饭了,就在路边一家小饭铺买了一碗饭。没想到饭碗很小,吃了一碗肚子还没饱,就对伙计说:“我还要加饭。”谁知伙计给他端来一碗酒,他一看不对头,对伙计说:“我要加饭,不要酒!”,伙计说:“小同志,这就是你要的'加饭’啊!”他见伙计强词夺理,也生气了:“我要加一碗饭,不要酒!”伙计这才恍然大悟,对他说:“你自己没说清楚,'加饭’是绍兴酒,你不能说要'加饭’,应该说再添一碗饭,我就晓得哉。”

半山来狼
在二中求学时,大炼钢铁、勤工俭学、夏下乡双抢、冬进山修水库,劳动不计其数。记得一天在兰西水库劳动之暇,我与数位同学相约爬山游玩,行至半途,沈国泰突感肚疼,就独自留在草丛出恭。正当酣畅之时,突然见我从山上飞奔而下,一面高呼:“狼来了!狼来了!”国泰以为我是个一贯正经的君子,乃信以为真,惊慌之中,来不及擦屁股,一把提起裤子就跟着疾跑。及至真相大白后,他大呼上当,并发誓必要报此“一箭之仇”。

五班笑星
五班有一位“马三立”,外班鲜有人知,此君名叫赵圣泉。他是我小学和中学的校友,高中同班,大学又在同一专业,可谓“四世同堂”,友情也非一般。他家住马弄,总嘲笑我家的马梧桥地名不雅,而我则反击说,马弄也姓“马”,而“弄”字更难听。也是在兰西水库劳动时,由于劳动强度极大而吃的油水很少,于是他每次趁回家之际就偷偷带来一些零点小菜,其中有味道鲜美的“佩蓬菜”(是否就是雪里蕻?),晚间趁大家入睡后一个人睡在床上窸窸窣窣地独享美味。这个秘密唯我独知,一次我以此威胁他要揭发,他安之若素,口中念念有词地对我朗诵了一首自己独创的诗:兰西来劳动,肚里油水空。独自吃佩蓬,大流鼻头红……还没等念完就把我逗得哈哈大笑,尤其是那句为押韵而省略了“血”字的“鼻头红”,堪称千古绝句。

天才少年
五班孙恭沛,是个天才,写得一手好字。他平时“吊儿郎当”,对学习很不当回事,但每次考试却总是名列前茅。一次数学课(好像是代数课)时,坐在后排的他偷偷在书桌下面摊开一本小说,聚精会神地阅读。不料被上课老师(陈铎?)发现了,突然厉声点名说:“孙恭沛,你站起来!”孙恭沛慌忙把小说书塞进抽屉,霍地站了起来。老师问:“刚才我讲了什么?”谁知孙恭沛不慌不忙地将老师讲的内容复述一遍,一点不差。老师一时语噻,忙说:“你坐下,坐下!”
《论语》中有一段名句: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孔子说:“女奚不曰(你为何不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少时我辈“乐以忘穷”的情景犹在眼前,而现在的我们则应该谈论“乐以忘老”了。
遗憾的是,同学少年中的其中两位沈国泰、徐继恩已先后离开我们远去。当我想起旧日趣闻时依然忍俊不禁,但写到两位同窗故友名字时更是含悲欲哭。愿老同学安息吧,我们一如往常地在怀念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