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上添花——谈食用菌辅助技术

最近因为浚雄保水剂的推广方面反映的信息较多,整理一下,觉得可以谈谈菌业的辅助技术问题。

食用菌培植大体上有两个技术范畴,第一个是基本技术,第二个是辅助技术,这两者是有很严格界限的。

基本技术也就是培植食用菌具体菇种的必须掌握的技术程序,属于整个技术的主干,主干技术虽然可以根据实际环境条件有所变通,形成不同的技术流派,但原理上是完全一致的。

可惜我们菌业里真正能够掌握好主干技术的人并不多,多数普通栽培户的食用菌培植技术是形似的,但掌握的好的应该是神似,也就是一句话,符合培植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菇种特点及品种特异性。这个说法看起来玄妙,实际上并不虚妄,而是非常务实的。比如平菇用多大的袋,不是关键问题,用什么主要培养料也不是关键问题,关键的是袋子的质量和封口方法的正确,灭菌后防止染杂;以及不同的培养主料下,辅助料的比例及基本要求。当然主要培养料涉及的是经济目标,以效益为目标而不是以产量为目标,甚至也不能完全以质量为目标(这个质量指内在等级而非安全卫生因素)。由不同培养料带来的不同,就是主干技术的不同分支。

所谓辅助技术,多数是指出菇管理中的一些手段以及配料时某些添加物方面的东西。许多辅助技术也很有必要,比如补水技术、越夏技术。辅助技术的作用有时候也非常大,特别是多批次出菇的类型,防止后期的产量质量下降,各种辅助技术可以说是大显身手。还有夏季出菇的覆土覆沙香菇,是规避高温的相当有效的手段。北方夏季香菇不覆土的培植,遇到突发性高温,往往成为严重的灾难,而同样的问题对于南方覆土香菇,虽然也会影响产量质量,却不构成灾害。

然而菌业里有一些人的认识是非常难以苟同的,他们喜欢绝招,而实际上,绝招就是辅助技术,辅助技术用得好,真的很有诱惑力,问题是,当你的技术主干有问题的时候,辅助技术就很难有实际作用。所以,有人学习人家的技术只是拘泥于局部,老想着一招毙命的东西,认为只要把某个东西搞好了,其他就不在话下。

这种想法大谬不然。

我曾经传授过一个辅助的方法给一个朋友,因为觉得他主干技术可能掌握不错,所以没有提醒有关的注意事项,结果,这位朋友最后弄得原料透气性出现问题。虽然由于有些过往的交情,他不认为我是害他,但却因此觉得我水平很低,这东西他又不明说,这样关系就疏远了。这种情况其实在行业里非常普遍,甚至有些人连辅助技术也没闹明白原理,随便看看就瞎推荐他人应用,这种风险又更大了。

今天还有一位网友问到曾经流行在辽宁抚顺一带的“三柱联体组合袋栽培香菇”技术,这个在南方基本上没有人使用,我和网友讨论这个事情,也认为他不具备在南方应用的条件。因为这个技术实质上是变小棒为大棒,减少了蒸发面积,实际用途是牺牲少量劳动力,部分解决水分散失问题,同时因为营养本体的加大,菇型可能会大一些。但另一方面,由于菌棒加大,出现出菇期烧菌的可能性也加大了。这样分析过后,对于能否采用,网友是肯定能够有个自己的原则的。对具体情况的分析判断,就是辅助技术的应用要点。

无巧不巧,浚雄香菇保水剂的应用也是这样的技术。所以有一次一位熟悉的但入行不久的网友对我说,他用了保水剂之后,觉得没啥效果,我只能说他还有的地方做的不够。

所以,关于辅助技术,必须告诉大家一个真理性的东西,那就是食用菌培植技术的核心是基本技术,基本技术做好了,用上辅助技术,就能够锦上添花,而基本技术往往也是一个系列性细节的组合,所以不容易,一环不好,就是遗憾。所有高手都是基本技术方面强大,而不是辅助技术的强大,比如张小奇绝不是只会掌握好了地埋技术,而是对各个环节的都烂熟于心,蕈苑也一样,甚至他们很可能并不掌握什么绝招之类的东西,而是规规矩矩做好技术主干。

有位安徽女性网友,最怕灭菌出问题,后来有高手出来帮助解决灭菌问题了,但结果最后给她影响最大的事情却出在接种环节,可见主干技术不够,分分钟处在危险中。

辅助技术绝不会在你的主干技术不好的情况下带来什么具体好处,最多是在局部正常的时候有局部促进,也就是说辅助技术不会雪中送炭。

每一个生产者都希望有人雪中送炭,但雪中送炭却是个长久活,结果盼来的能不能锦上添花,还看你有没有美丽的织锦。最近的华苏亚事件里,吴正邦的液体菌种技术,就是个典型的辅助技术,所以华苏亚没等来雪中送炭,便迁怒于锦上添花者,把吴正邦休了,惹出这一大堆纠纷。

华苏亚这样的大企业都有主干技术问题,可见,中国菌业的技术状况是多么的不堪回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