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坏“原生家庭”, 也不能给自己情感能力差找出借口

玩坏了“原生家庭”,

也不能给自己情感能力差找出借口

好像是某一个时点之后,“原生家庭”这个心理学中的专业概念,忽的成了千千万万人的常用词汇,不管对这个词有没有研究和了解,大家用起来却是得心应手。

小F婚后一年情感问题不断,在抱怨当时自己结婚太冲动之余,她一直强调“原生家庭”影响了她对结婚对象的判断。

她说,父母婚姻失败,导致她对婚姻持怀疑态度,现在注定要导母亲不幸婚姻的覆辙。

小H多次出轨,在表达了他并非爱上别人,而是控制不住自己的之后,他强调自己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太严重。

他认为童年时父母分居,而且都不和他住在一起,他怀疑双方都有出轨,这造成了他现在的问题。

小S脾气急躁,对孩子态度总是爱也强迫,管也强迫,导致母子关系非常紧张。

她认为自己这样的焦虑感来自于“原生家庭”的影响,都是母亲当年管自己太少,导致她从小下决心将来对自己的孩子要特别好,才会这样迫切地表达 。

类似这样的说法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似乎有“原生家庭”家庭这块挡箭牌,就可以证明自己的情绪管理问题也好,情感问题处理能力也好,人际关系相处方式问题也好,都不必改正,是理所当然的。

首先,我们先科普一下,“原生家庭”到底是个什么东东。

“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即指父母的家庭,儿子或女儿并没有组成新的家庭,这样的家庭泛指原生家庭。

也就是说,我们出生即生活所在的家庭,父母都是原装的,这个让我们从出生至结婚之前一直生活的家庭,就是所谓的“原生家庭”

好了,这个“原生家庭”给予了每个人遗传学上的基本特征,与此同时还给予了一个基础生活环境,从而让我们开始了最早的社会化过程。

现在大家对“原生家庭”有了初始概念,很多有的没有的的心理专家,灵魂导师,鸡汤作者在不遗余力地告诉人们,“原生家庭”会对一个人未来的心理形成,情感类型,人际关系模式,婚姻关系产生巨大影响,甚至有人声称这一切如同算命一样是确定的,简直就是不可逆的。

我的佛祖、上帝、耶稣、穆哈默德以及各位先知,请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又回到了那个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的阶级论时代?

难道说“原生家庭”父母离婚了,就注定这家的儿女统统得离婚?“原生家庭”的父母吵架了,就注定这家的儿女个个婚后打翻天?“原生家庭”的父母不善言辞,就注定这家的儿女人人笨嘴拙舌?

如此推论,博士的儿女肯定是博士,黑客的儿女肯定是黑客,小偷的儿女肯定是小偷,律师的儿女肯定是律师喽?

天啦撸,本老家伙顿时想起一部印度老电影《流浪者》,我不在这儿讲故事了,大家有兴趣可以上网搜了看,那里面最精典的台词就是:律师的儿子是律师,小偷的儿子是小偷。可惜,那位大律师的儿子成了小偷。

回看前面几位用“原生家庭”推脱自身问题的人吧。

小F的情感类型形成肯定有原生家庭的影响,但她自己过度依赖他人给予安全感,不主动积极建立自身的安全信心,才是导致婚姻困境的主要成因。在结婚之前缺乏深度了解,认识时间很短,互相认知不足即结婚,才是当前问题的起因。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双方要给对方磨合期,在接纳、包容、沟通的基础上,做婚后情感重建。

但小F因为有了“原生家庭”影响这个先入为主的概念,简单地归结问题是来自于父母影响,因而不再努力解决问题,只是靠在我就是这样家庭养出来的,所以我不可能改变之上,将婚姻维系责任全盘推给对方,意思就是如果要婚姻继续,对不起,请你改变吧。

再说小H,他的出轨与父母一分钱关系也没有,他根本就是出现了问题,再倒推“原生家庭”影响,然后找出一个可能是也可能不存在的理由,说明自己的出轨不是道德问题,而是“原生家庭”问题导致的结果,如此让自己从加害人,变成了受害者,以求得自己心理解脱。

事实上出轨就是出轨,不管你有什么理由,纵然“原生家庭”中的父母真的有出轨,也并不等于他们的子女都会出轨。

更重要的是,除了“原生家庭”影响之外,作为社会人,还受到社会教育、法律约束、普世价值认同,以及基础道德规范要求。如果说,这些基本教育都没有使一个人具备自我约束力,那么就不是单纯的“原生家庭”给予的影响了,而是自身的自我约束力太差。

再说说小S的脾气,因为“原生家庭”的母亲很少关心自己,长大了就有了强迫自己孩子的理由。这一点足见她对自己的宽容,对他人的苛刻,她能够积极地给自己的不合理行为寻找合理的借口,却不愿意正视问题自我修正。

我不是在否认“原生家庭”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但我希望大家学习一个知识就把它学习完整。

了解“原生家庭”,是让我们正视自己来自于这样的家庭,我们带有这个家庭独特的气氛,继承了这个家庭的传统习惯 ,家庭成员是彼此的学效对象,家人之间有其特有的互动关系等。

所有这些,都影响子女日后在自己新家庭中的表现。认知“原生家庭”是要人们认识其对自己的影响,才不致将“原生家庭”一些负面的元素带到新家庭去。

如同我认识的一位朋友,她的父亲是位没有文化还特别强势、粗暴的人,对于儿女管得过火又野蛮,她从小经常无故被打,上学被说没有用,老师都不敢请她父亲开家长会。

而母亲是顺从依赖型,只要是父亲说的做的,她都认为是对的,也就让儿女失去了依靠。

对于这样的“原生家庭”她长大后做了分析,认为自己害怕与高大异性接触(她父亲高大威猛),遇事考虑再三还会放弃,对于和长辈及上司沟通有心理障碍,都是受到了“原生家庭”的影响。

有了这样的认识,她主动抓住机会与高大的男性共同工作,业余时间参加沟通训练班,帮助自己克服与长辈和上司沟通的心理障碍。

如今,她作为职业上的成功女性,还拥有着幸福的小家庭,阳光乐观的一对儿子。

“原生家庭”对她的负面影响,都没有被她带入“新生家庭”,丈夫高大纤瘦,他们之间感情甜蜜。

事实上,谁都有“原生家庭”,那些影响也必是存在的,但了解“原生家庭”影响不是为自己找借口,而是要正确面对,积极改变。

最后,把“原生家庭”对夫妻相处的六方面影响复制粘贴给大家:

1.应付框:我的家人是怎样面对压力的?我自己也是这样的吗?

2.模范框:我的父母在相处上给我作别人的丈夫或妻子留下什么榜样?

3.角色框:我在“原生家庭”中扮演什么角色?我是习惯要做决定的,还是听候别人带领?这对我的婚姻生活有什么影响?我与配偶的角色能有弹性,因环境的需要而调节吗?

4.定义现实框:我的家人怎样看现实?是悲观失望还是乐观?我家庭有没有一些价值取向是我一直奉为金科玉律的?这与我配偶的价值观有冲突吗?

5.倒转框:我有什么行为、态度或想法,是刻意与“原生家庭”相反的?是想摆脱父母某些负面影响吗?我有没有留意这些行为有时候会矫枉过正?

6.效忠框:在我的“原生家庭”中,我倾向效忠于谁?这对我的婚姻有什么影响?婚姻遇到不快时,我会否找其他家庭成员作联盟?

相信,看过以上这个六点,大家应该清楚了。了解“原生家庭”的影响不是对我们当前的问题找到根源,而是要帮助我们走向更加积极、幸福的未来。

“原生家庭”不仅影响我们的婚姻幸福,也会影响我们的社会交往,事业发展,以及子女教育。

所以,重视“原生家庭”分析是件积极且重要的事,但切不可误读,更不能将学习的本质变成为当前不好的自己找借口,再由着自己不好下去。

积极的做法应该是,分析出“原生家庭”正面和负面的双重影响,利用正面影响,放弃负面影响,时时对照校正自己,自我培育健康、正能量的心理。这样,我们就能够收获一个开心的当下,一个阳光的未来。

培训师一枚

二货一个

开心是主业

情感分析是副业

职业规划是专业

情绪管理是职业

美食追逐是事业

咨询留言,点击:解忧杂货店 | 小店365日无休

好文推荐:

献出爱心就会收获爱吗?深度探讨罗尔事件

“玻璃心”:他们为何总是针对“我”

人生路上,我们结伴而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