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这九个法则培养孩子最重要的三种底层能力,轻松让孩子走向卓越【一点资讯】
“别人家的孩子”的压力,似乎是我们每个人从小都会面临的。
一直以来,父母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看看别人家的××,你怎么不能和他(她)一样?”
但是自家的孩子就真的差吗?
其实,孩子天生的禀赋并没有大的差异,只是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同,才导致了孩子的后天表现有所差异。
家长们的教育风格和教育理念各有不同,但是优秀孩子的父母都会重视孩子底层能力的建设。
而在底层能力中尤为重要的就是目标管理能力、精力管理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
这三种能力都是可以从小培养的,只要家长的教育方式得当,自家孩子也会变得优秀。
培养孩子目标管理能力的三条法则
法则一:观察孩子兴趣,引导孩子树立目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有兴趣,就有主动性,学习过程中就不觉得累。
如果孩子的目标建立在兴趣之上,孩子就会有实现目标的动力。
观察孩子可以帮助家长发现孩子的兴趣,给孩子讲述对应领域杰出人才的故事,帮助孩子找到前进的目标。
法则二:和孩子一起制定分解目标
只有目标是不行的,还要有行动。孩子可能会有一个宏伟的目标但是不知道该如何做,这时候家长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将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告诉孩子要怎么做才能实现一个个小目标,这样孩子就不会迷茫。
法则三:达成小目标时及时奖励,失败了一起分析解决问题
孩子达成了小目标,家长及时奖励,这样能让孩子有成就感,提醒孩子将目光转向下一个小目标,不要骄傲。
孩子失败了,就一起分析原因,告诉孩子只是这个小目标暂时还没有达成,只要问题解决了,就可以达成了,不要沮丧放弃。
培养孩子精力管理能力的四条法则
著名心理学家吉姆·洛尔在《精力管理》一书中提到:
精力就是做事情的能力,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是精力的消耗与恢复。精力的来源包括体能、情绪、思维、意志四个方面。
下面这四条法则将会分别从这四个方面告诉家长应该怎么做。
法则一:培养孩子坚持锻炼,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身体素质是走向卓越的必要条件,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只有身体素质过硬,才不会中途乏力。坚持锻炼、早睡早起才可以身体更好。
家长以身作则,和孩子互相监督。渐渐地,孩子就会养成坚持的好习惯,
法则二:帮助孩子学会认知并管理情绪
积极的情绪是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的保障。很多青少年都有情绪方面的问题,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正确的认知、不会管理情绪。
作为家长,首先应该正视这个问题。告诉孩子什么是“高兴”,什么是“难过”以及一些其他的情绪。
其次,当孩子产生了“悲伤”“沮丧”“愤怒”等情绪时,不要忽视,更不要指责,帮助孩子分析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是被老师批评了,还是做错了事情,或者是其他原因。
最后,可以教育孩子用合适的方法发泄负面情绪,比如倾诉、听音乐、玩耍等等。
法则三:鼓励孩子提问,启发孩子思考,让孩子思维活跃
孩子似乎有无穷的问题,叽叽喳喳,有些问题好像没有意义,甚至有些无厘头,让父母很无奈。
对于孩子时不时问出的奇怪的问题,家长不要没有耐心,孩子喜欢提问题是好事。
会问问题,一是因为对于世界的了解还不够多,二是好奇心强,喜欢探索。
家长直接告诉孩子答案不如引导孩子思考,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并主动寻找答案,从中体会到思考的快乐。
法则四:“抓大放小”培养孩子责任心
让孩子拥有更多自主权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在大事情上,家长和孩子一起商量,让孩子参与到家庭事务的决策,加强孩子对“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的认同。
在小事情上,孩子自己做主即可,即使犯错了,也没什么,只是一定要让孩子自己承担责任。
培养孩子时间管理能力的两条法则
法则一:帮助孩子建立对时间的概念
小时候,孩子对“时间”这个概念是模糊的。
家长可以告诉孩子生命就是由时间组成的,时间无时无刻不在流逝,这是无法改变的,但是同样的时间被用来做不同的事情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帮助孩子认知时间、明白时间的宝贵是进行时间管理的第一步。
法则二:固定时间做固定事情,培养孩子专注力
在孩子学习时,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给孩子固定学习时间,要求孩子在学习的时间不要做别的事情,孩子达到要求就给予奖励。随着孩子的专注力的提高,时间可以延长。
在孩子玩耍时,只要没有危险,家长就不用干涉,让孩子玩得尽兴。
学得专注,玩得开心,这样就不会分心。
目标管理让孩子前进方向明确,精力管理可以提高孩子的效率,时间管理则让孩子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目标中去。
家长坚持运用这九条法则,可以提升孩子的底层能力,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