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头盔狗食盆】刘克俭
日本头盔狗食盆
作者,刘克俭,男,汉族,1950年生人。河北省迁安市大崔庄镇西密坞村人。初中毕业。首钢退休工人。《冀热辽抗战史》编委。《首都文学》编委。迁安市和唐山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乡村杂志》人才库2020年认证作家。《唐山老年》杂志2020年优秀通讯员。文章散见于《唐山劳动日报》《唐山晚报》《迁安报》《唐山广播电视周报》《中国乡村杂志》《迁安电视报》《首都文学》《湖南写作》《湛江科技报》《金秋》《新书签》《燕山》《老年大学远望诗刊》《老兵网》《唐山老年》《中红网》《岚山诗话》《散文万象》《冀东抗战》等多家报刊、平台。

大约8岁那年,国家大搞钢铁运动时,妈妈给我的“狗食盆儿”交给了队里。那个“狗食盆”是一个日本鬼子的头盔。父亲知道了,背地里掉下了眼泪。后来才知道,爷爷刘朝雲是小日本打死的,父亲睹物思亲,想留下做个念性。
在那个年代,中国人见到大日本皇军必需鞠躬行礼。爷爷就是因为挺直了腰板没有屈服,被日本人鞭子抽枪托打,重伤之下无药医治,含恨离开了人世。
解放了,每逢家里生活上有个坑坎的,父亲都会拿起这个小日本头盔来看一看,自言自语地说;“今天是和平年代,眼前的困难再大,也比跑讨伐时,日本鬼子追杀咱们中国人的困难小得多呀!”从而,自鼓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听了父亲的话,妈妈说:“我找村长去,咱们用铜盆把它换回来。”于是,妈妈拿起出嫁时姥姥给她的嫁妆铜盆,就去找村长。村长说:“收废铜铁的大马车早就走远了,不知道去哪个村子了”。
此事给父母留下了不可弥补的遗憾。从那时起,我就暗下决心:等我长大会挣钱了,一定给父母再买一个日本鬼子作战头盔,弥补父母的遗憾,使全家人永远牢记国难家仇。
1971年,我去了首钢迁安铁矿上班,休班的时间,经常骑自行车下农村收集古董。
1978年,在青龙县农村,一位老爷爷拿出了这个日本鬼子作战军盔,问我这个是不是古董?你收不收?我喜出望外地接过来,爱不择手,花了五十块钱,买来这个头盔。
回到家父亲看见后,高兴地说:“好儿子,你真理解我。这个日本鬼子头盔是国难家仇啊!是小日本屠杀咱们中国人的罪证。挣多少钱也不能卖呀。要永远留着。”
我记住了父亲的话,从此看见日本鬼子侵华的文物,不惜任何代价,千方百计的也要买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