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真武汤证 #C101
相关推荐
-
中传院黄双辉老师讲伤寒论第16期
大医精诚,养浩然之正气,极天地之大观. 第41条讲解 41 41.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小青龙汤主之. 41.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小青龙汤主之.--服汤已,渴者,此寒 ...
-
卷五、六 58,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少阳病篇
大逆者,盖因其恶寒,手足冷,脉细而沉,不究其证 之始末由来也. 周扬俊曰:此条恶寒肢冷不欲食,脉细或沉,有似 乎阴,最难辨晰,仲景特出"阳微结"三字 ...
-
从“渴”漫谈“风水”与“皮水”
作者:王明炯1肖熹煜2宋易寒3王文华4薛丽君5 (1.湖南省长沙医学院中医学院 硕士研究生,职称:讲师 2.湖南省长沙医学院中医学院 2012级本科在读本科生 3.长沙医学院中医学院2014级在读 ...
-
马培锋:半表半里证说要
作者:马培锋 单位:河北省沧州二院 表.里.半表半里在人体都是指的部位,而且是古人直观.可见.可感知的内容,鉴于表在生理情况下可以通过简单的汗出感知,里在生理情况下可以通过饮食的代谢感知,饮进去的水经 ...
-
真武汤证和苓桂术甘汤证的区别
真武汤和苓桂术甘汤都有利水功效,但真武汤属于祛寒剂,温阳利水:苓桂术甘汤属于祛湿剂,温化水湿.真武汤重在温阳,苓桂术甘汤重在通阳,临床应用须加以区别. 一.真武汤 真武汤出自<伤寒论>,药 ...
-
真武汤证的“发热”是什么热?
<伤寒论>第82条:"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僻地者,真武湯主之." 原文明确提到"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q ...
-
临床常见的高血压分四个类型,真武汤证,奔...
临床常见的高血压分四个类型,真武汤证,奔豚汤证,引火汤证和麻黄附子细辛汤证,尤其是产后高血压,浊阴不降,打开气血升降通路,祛除痰饮等病理产物,血压会很快恢复正常
-
真武汤证方证标准√
真武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心下悸,头眩,身润动,腹痛.四者其中之一. 2.主要症状(少阴病+水饮证):(1)少阴病:素来怕冷,以胸背部尤甚,常常自觉困倦感:(2)水饮证:小便不利,或者胸胁胀满 ...
-
睡时无身热,时肌肉瞤动>皮下有水,加上不自主抽动,说梦话,踝关节弱,不安腿(真武汤证)
头身:睡时无身热,时肌肉瞤动>皮下有水,加上不自主抽动,说梦话,踝关节弱,不安腿等为真武汤证. 解说: 说梦话就是有点阳不入阴的反应. 阳不入阴分两种:有阴实的话睡觉中间会醒,没有阴实的话就是说 ...
-
辅行诀之甘咸除燥法,酸甘除逆法,真武汤证,猪苓汤
辅行诀之甘咸除燥法,酸甘除逆法,真武汤证,猪苓汤
-
【肖相如:真武汤证的“发热”】
<伤寒论>第82条:"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僻地者,真武湯主之." 原文明确提到"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q ...
-
五苓散证与真武汤证鉴别
五苓散症 为表邪入里,膀胱气化失司.水蓄膀胱. 以小便不利口渴欲饮,少腹苦里急为主要特征,兼有表邪不解, 治以通阳化气行水兼以解表. 真武汤证 由肾阳虚衰,不能制水,水邪泛溢而成, 以下利,腹痛,四肢 ...
-
每天10分钟学习伤寒《伤寒论第84讲》真武汤证
<伤寒论第30讲>阴阳两虚证(二) <伤寒论第31讲>炙甘草证 <伤寒论第32讲>栀子豉汤 <伤寒论第33讲>麻杏石甘汤 <伤寒论第34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