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古训今用


古训,是古人智慧的结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我党坚持一以贯之,提出“与时俱进”,灵活运用前人智慧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那么,对待古训,我们为什么不能“与时俱进”呢?我觉得,有些古训,人们认为其过时了,不是其方法、精神真的不可用了,而是后人在理解上出现了偏差。

比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现代人多理解为没有后代是最大的不孝,而通过原文看原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是孟子在评价舜结婚的事情时说的,完整的原话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从原文里能看出,这里的"无后",并不是指没有后代,而是没有尽到后辈的责任。

再说说“三不孝”的问题(虽然有些扯远了,但还是说说吧,呵呵)。孟子说“不孝有三”,后来汉代人赵歧所做的《十三经注》在注释孟子上面的话时,说:"于礼有不孝者三者,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我觉得从此就开始了两千多年的误解,不孝有三种类型,“三”成了实数 。其实学过古文的人一般都知道,古人所指的“三”,通常是指“多数、很多”的意思,是个虚数。孟子的原义,应该是指“不孝有很多种,没有尽到后辈的责任......”即使不孝真就归结为3种,汉代人赵歧也是认为第一不孝是“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仅仅排在了第三不孝,由此可见,古人更重视家风的问题,把败坏宗亲的名声,坏了家风认为是最大的不孝。

(0)

相关推荐

  • 75.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75.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意思是说,不孝有三种情况,没有生育后代是最大的不孝.这句俗语暗含了老人想抱孙的愿望,也是不让家族祭祀断了香火之意,表达了国人种族繁衍的朴素观念.& ...

  • 古人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么另外“两孝”指的是什么?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从古至今也是遗留下来很多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俗语,像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等,并且老人们也是常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不孝有三,无 ...

  • (启书原创)闲话古训,调侃经济基础和个人品行的辩证关系

    古诗有云:读书破万卷,自挂东南枝 今天,打算整一个相当严峻的话题:经济基础和个人品行,到底是啥辩证关系-- 有人说:有钱的人品行好:有人说,没钱的人品行好.争论没有终止,至今没搞明白. 下面把话筒递给 ...

  • 哲思 | 经典古训,句句珠玑

    人民论坛哲思,用灼热的观点启迪思想,用温暖的文字抚慰心灵. 每晚九点三十分,带你看清世界,认识自己,慢品人生滋味. 在晨光之中(治愈钢琴版) 唐云歌 - 简单爱 在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一劳永逸之道. 不 ...

  • 老祖宗智慧结晶 古训100条:积钱不如教子,闲坐不如看书

    讨老婆看妻舅,买衣裳看衫袖.两家养驴驴瘦,合伙用船船漏.拿得住的是手,掩不住的是口.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勿贪意外之财,不饮过重之酒.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冷汤冷饭好吃,冷言冷语难受.多虚 ...

  • 视频号“云旅游”直播大热,观看人数超千万,涨粉带货两不误原创

    今年五一假期,大家是出门人挤人,还是在家"云旅游"看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显示,2021年"五一"假 ...

  • 领导口中的“协调能力”到底怎么提高?【原创】

    石头说 协调就是不断达成目标的过程. 在工作中我们常听领导说"这项工作中X单位组织协调不力""这个年轻人协调能力还要提高"等等,话从耳畔过,意在心中留. 究竟什 ...

  • 古训: 愚者互踩, 智者互抬! (深度好文)

    点击加载图片 <左传>中讲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人生在世,谁都不是独角戏,每个人之间相互连接,彼此依存. 聪明的人,彼此帮助,道路会越走越宽,而愚笨的人,互相拆 ...

  • 红樱花(原创)

    如火熊熊映天青,繁花朵朵照眼明. 何惧二月霜风寒,樱花娇艳秀春情. 春暖花开,樱花也是一道最美的风景.樱花品种很多,开花的时间也有早迟.从2月到4月,都可看到它的靓影.多数在四月盛开,但也曾经在1月上 ...

  • 孙浩:双方均不申请笔迹鉴定的举证责任分配探讨 | 君安原创

    原创 孙浩 浙江君安世纪律师事务所 今天 作者 孙浩 浙江君安世纪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 专业领域:民商事诉讼.婚姻家庭 在笔者代理案件的过程中,常常碰到被告提出原告提交的合同.借条.授权委托书等材料上的 ...

  • 生活的空余,与我一起重逢文字【客都原创】

    --我喜欢品味自己的文字,在品味中找回从前的样子,倾听自己从前的心声,在品味中找回了真实的自我.  人淡如菊,淡泊心境,安静自己,安心文字. 说不清在什么时候就对文字有了这种独特的感觉,喜欢用文字随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