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第一周复习篇目: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上文言文下《与朱元思书》《<孟子>两章》(小初高第一轮文言文复习开始)

与朱元思书

【题解】

本文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本文是吴均给友人的信的一部分,也是一篇精美的写景短文。作者为友人描绘出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也写出自己面对美景的感受,意在劝友人放下争名夺利之心,忘情于天地大美之中。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流飘荡,任意东西富阳桐庐,一百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译】风烟都散尽,天和山(变成)同样的颜色。(我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奇异的山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风烟俱净:俱,全、都。净,尽、没有剩余。

流飘荡:从,跟、随。

富阳桐庐:自,从。至,到。

一百里:许,表示约数。

天下独绝:独,唯独、只有。绝,独一无二的、绝妙的。

古今异义:任意东西(向东或向西)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

【译】水都是青白色,(即使)千丈(深)也可以看见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形容水很清澈)。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缥碧:青白色。

急湍箭:甚,超过。“甚箭”即“甚于箭”,超过了箭,即比箭还快。

词类活用:猛浪若(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骏马)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互相轩邈,争直指,千百成峰。泉水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猿则叫无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谷忘。横柯蔽,在昼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夹江两岸的高山,都生长着茂密的、碧绿的树,(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互相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指(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清越的响声;美好的鸟相互鸣叫,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猿猴长久不断地叫个不停。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雄奇的)高峰,也会平息名利之心;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幽美的)山谷,也会忘记返回。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在白天犹如黄昏一样;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寒树: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

上:负,依恃、凭仗。竞,争着、争相。

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指/插云天。

泉水石:激,冲击、撞击。

泠泠作响: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

嘤嘤成韵:嘤嘤,鸟鸣声。成韵,成为韵律,指鸟儿声音和谐动听。

则千转不,猿则百叫无:则,无实义。千、百,表示多。穷、绝,在此都有停止、停歇的意思。

天:鸢,俗称老鹰,凶猛而善高飞。戾,至、到达。鸢飞戾天,原指鸢鸟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

望峰息心:息心,指平息名利之心。

经纶世务:经纶,筹划、治理。世务,治世之事。经纶世务,指治理国家大事。

谷忘反:窥,观看、看。

在昼昏:犹,如同、好像。

通假字:

蝉则千不穷(同“啭”,鸟鸣,本文指蝉鸣)

窥谷忘(同“返”,返回)

词类活用:
负势竞(名词作动词,向上)
互相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往高处伸展、往远处伸展)
直指(形容词作动词,高耸)
横柯蔽(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富贵不能淫
【题解】
本文选自《孟子》,《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的。
孟子,名轲,邹国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在这篇短文中,孟子通过对纵横家观点的否定,提出了自己大丈夫之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译】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定下来,天下就没有战争,太平无事。”
诚大丈夫哉:岂,难道。诚,真正、确实。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之曰:‘往之家,必敬必,无违夫子!’为正,妾妇之道。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贫贱不能,威武不能,此之谓大丈夫。”
【译】孟子说:“这怎么能是大丈夫呢?您没有学礼吗?男子行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的意愿)!’把顺从作为准则,这是妇女之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得到志向(即“实现自己的志向”)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自己的志向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改变,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就是所说的大丈夫。”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是,这。焉,怎么、哪里。得,能够。为,是。
丈夫之冠也: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冠,行冠礼,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之:命,教导、训诲。
之曰:戒,告诫。
必敬必:戒,谨慎。
无违夫子:丈夫。
为正者:以……为,把……作为。正,准则、标准。
广居正位大道:分别喻指“仁”“礼”“义”。
与民之:由,遵循。
之谓大丈夫: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谓,说、认为。
通假字:往之家(同“汝”,你)
古今异义:丈夫之冠也(男子)
词类活用:富贵不能贫贱不能威武不能(使……迷惑/改变/屈服)
判断句:以顺为正,妾妇之道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题解】
本文选自《孟子》,《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的。
孟子,名轲,邹国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本文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接着,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
                                           
畎亩之中,傅说版筑之间,胶鬲鱼盐之中,管夷吾举孙叔敖海,百里奚
【译】从田地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版筑之间被任用,胶鬲从(贩卖)鱼盐之中被任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被任用,孙叔敖从海滨被任用,百里奚被从市场被任用。
发于畎亩之中:发,兴起,后指被任用。于,从。畎亩,田地。舜在历山耕田,后被尧起用,成为继承人。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选拔、任用。于,从。版筑,古人筑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再用杵夯实。筑,捣土用的杵。傅说原在为人筑墙,后被殷王武丁任用为相。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胶鬲原以贩卖鱼盐为生,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王。后来,他又辅佐周武王。
管夷吾举于士:管夷吾即管仲,原是齐国公子纠的家臣,纠与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争夺君位失败,管仲作为罪人被押回齐国,后经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用为相。士,狱官。举于士,从狱官手中释放出来,进而得到任用。
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相。
百里奚举于: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虞亡后被俘,由晋入秦,又逃到楚。后来秦穆公用五张公羊皮把他赎出来,被任用为大夫。市,集市。
被动句、状语后置句:舜发畎亩之中,傅说举版筑之间,胶鬲举鱼盐之中,管夷吾举士,孙叔敖举海,百里奚举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其心志,其筋骨,饿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性,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心,衡于虑,而后于色,于声,而后入则法家士,出则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所以上天将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志痛苦,使他筋骨劳累,使他身体挨饿(即“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自身财资匮乏(即“使他身处贫困之中”),做使他的行为违背扰乱的事(即“使他做事不顺”),用来(即“通过前面的这些途径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原本)没有的才能。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即“内心困惑”),在思虑上不顺(即“思虑堵塞”),然后才有所作为;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声音中(即“流露在言谈中”),然后才能被人所了解。(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灭亡。然后才知道常处在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在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降大任于是人也:于,在。是,这。
饿其体肤:体肤,身体。
其所不能:益,增加,和“曾”意思相同,同义复词。
恒过:恒,经常。过,犯错误。恒过,常常犯错误。
而后作:而后,然后。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于色,于声,而后:征,证验、表现。发,显露、流露。喻,了解、明白。前面两句话可以认为是普通句式,也可以认为是特殊句式,如果是特殊句式就是译为“在连上表现,在声音中流露”。
入则法家拂士:入,在国内。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王)的贤士。
出则敌国外患者:出,在国外。敌,匹敌、相当。敌国,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
通假字:
益其所不能(同“增”,增加)
于虑(同“横”,梗塞、不顺)
入则无法家士(同“弼”,辅佐)
古今异义:所以动心忍性(表凭借,用来……的)
词类活用:
必先其心志,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使……痛苦/劳累/挨饿/财资缺乏/违背、扰乱)
所以性(使……震动/坚忍)
于忧患,而于安乐(使……生存/死亡)
状语后置句:
心,衡虑(于:在)
忧患,而死安乐(于:在)
被动句:而后(喻:被了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