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建筑的工科生「曲线救国」也可以撒 | 重庆大学MJC经验贴

作为秃头所的重庆大学第一人,我鱼仔必须要有姓名!鱼仔特地和我强调了,必须要让她成为秃头所的第一宝贝,我说没问题!

在拟录取名单出来之后鱼仔第一个就给我发了信息,说自己考上了重庆大学,然后我俩就进行了长达三分钟的商业互吹,大概就是我夸赞她,她夸赞秃头所云云。

然后我们两个又紧接着进行了数字时代的抱头呜呜呜。

和有趣的人聊天总是很放松的,鱼仔就还蛮有趣的。喜欢搞摄影,喜欢拍Vlog,喜欢写小日记的女孩子在我看来都很甜,就是我很憧憬的那种漫谈式的生活来着。

所以秃头所第一个重大的崽崽,就送给大家啦!

在我去年备战初试的时候,我在想我复试要如何如何地发挥;在我今年准备复试的时候,我又在想经验贴要如何如何地写;在我复试前半天,也就是等待的过程中,我忽然想不到我读研的意义了。

只是喜欢,或者说只是适合吗?难道没有逃避吗?反正到此我也不清楚。

但我去年备考的时候不是这个状态的,所以我也带有想找回那种热情初衷的私心写下这份经验贴。

🥑

 「个人情况」 

本科是一个纯正的工科生 搞建筑的秃头仔👀!酷爱摄影、Vlog、小日记等一切看上去文艺的且可展示的形式:)但这只是新传的冰山一角,我现在希望自己能够提升学术思维。

读到大三才意识到未来的人生不可能去做建筑设计,学不进去也学不懂…同学听到我的想法后说「你很适合」,高中班主任和朋友聊天问到我后说「她很适合」,我也慢慢的觉得「我很适合」:)

跨考over。

🥑

 「择校」 

我当然想拥有诗与远方,但我也想拥有火锅扑腾的人间烟火气。

最初,我这个毫无文学素养的工科生也做过中传的梦。(谁还没有过北上广的梦啊)好在我对自己有清楚的认识,且我希望能看到付出后的收获,且我懒,且我恋家。所以我选择了家乡的学校。

但是这里并不是说我放弃了我的远方,也不是提倡大家放弃梦想。只是想说实现梦想的方式有很多,我可能选择了「曲线救国」。

🥑

 「英语:不分对错的单纯分享」 

🗣 背单词 

我没有买任何一本单词书,前期用的墨墨背单词,暑假找我同学拿了一本啥恋恋有词背,后期就只背了真题里的单词。

🗣 阅读 

前期做了几十篇真题同源阅读(模拟题),然后结合长难句视频看,再做的真题。有的人说不要去做模拟题,意义不大,打击却很大。的确是,但是考试的时候有一篇阅读我真的觉得我遇到过,印象中很难,但我全对。这种感觉很奇妙。

🗣 作文 

请一定好好背模板,不论是哪个老师总结的,都可以。不要贪多,要保证你记住。特别是小作文题干里的要求,一定都要涉及到。我的英语分不高,所以一些其他板块我就没啥说的了。尽量留三次模拟给英语吧。

🥣 使用资料推荐

王江涛考研英语写作
英一英二黄皮书

唐迟长难句+真题阅读精讲(视频)

墨墨背单词
算一个恋恋有词吧

🥑

 「政治:一把辛酸泪」 

暑假听了徐涛的视频,刷了1000题,错误率贼高。(大概刷了两遍1000题)。肖八来了之后,才开始背一些知识点,直到肖四来了,才全力冲刺背诵大题的。肖八选择题最高得分才36,之后一塌糊涂,还有20分的,给我整慌了,就把市面上所有预测题全买下来了,只刷选择题。

但是效果不太好,选择题平均分不过30,我现在想起来是我方法不对。如果大家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定停下来梳理错误率高的章节。就是在这种选择题低分和肖四大题背了忘的节奏下,我慢慢地把政治目标设为65。(整个12月其实都在担心自己能否过线,连考试前天晚上,还为背不熟肖4哭鼻子了)。

不管怎么说,整个过程我都抱有「不会比这些模拟再差的成绩了」,一直坚持。最后,我的选择题成绩为35分,总成绩为77分。

真的有点满足了,本人大题居然做得不错!

🗣 不要只跟一个老师,看视频可以固定一个,但刷题真的可以借鉴多个老师的,因为每个人有不同的押题点,不同的思路,值得借鉴。

🥣 使用书目推荐

徐涛核心考点(暑期结合他视频看)
风中劲草(不太推荐 排版太凌乱)
肖秀荣1000题
肖秀荣八套卷
肖秀荣四套卷
肖秀荣形势与政策
徐涛八套卷
腿姐四套卷

🥑

 「专业课:一口一口吃成大胖子」 

🗣 3-6月

过参考书目,特别是传播学教程能多看就多看,结合笔记看,跟着划重点课、理框架课看。

跟公众号文章及一周热点,我是一直跟着秃头研究所的公众号整理的,整理了接近两本笔记本,一共记录了接近100篇。(这个习惯算是整理出属于自己的案例库、语料库,我个人认为很有用,一方面学习了看问题的思维和角度,另一方面在后期答题的时候,真的可以从这些记录里翻找你要的内容。不过这个方法因人而异,特别是到了后期时间紧迫了,不会有时间去手写记录了。)

👀 手速可以的才推荐此方法!

🗣 7-8月

开始背书,从中外新史背起,即使看了课本,在背前两遍的时候仍然很痛苦,一定要坚持,背完一遍翻过来又背,到四五遍的时候,你会有一点成就感的!(那我背书时间分配如下:暑期两个月是每天早上去就背1.5—2小时「史论」,八月底开始增加下午的1.5个小时「其它+专题」。)

尝试答题,我真的非常非常感恩秃头去年的暑期48天公益答题班。

首先,我想说既然这是公益答题班,就需要自律,自己要去思考、敲字,每天复盘才有收获。这也是为什么,秃头这个答题班当时设定了十天未打卡就会被踢出去的前提。

其次,每天班里的学长学姐都会选择同学进行批改,你能从中看到错误的示范,也能学习优秀思路。

最后,我建议要去整理答题班的题目,不论是参加什么班,都要整理出属于自己的答题逻辑和资料。我后期背书也有反复的拿着这48天的内容背。(暑期公益答题班真的给我了很多帮助!感恩!)

实务练习,其实我从六月底就开始接触评论了,毫无基础,很莽撞地写出很差的东西。这个时候我就开始找视频课,并且每周跟秃头研究所以及其他的公众号学习评论。有一些心得和大家分享:

💨 我在学校大自习室加了一个考新传的同学(看他桌上的书和我一样),加上后发现是个热情的同学!之后就互相学习,咱两每周都练习评论和消息,一直到十二月。真的能从对方的文字中学习到东西。

💨 不怕出丑,一有公益批改机会就去争取。我为了赶时间交稿,在回宿舍的路上就在构思,熬夜敲字。虽然批改会被打击,但这是最好的直面问题的办法。

💨 坚持。基础比较薄弱的,一定不要嫌麻烦,每周至少要练习一次。我有一段时间,一周猛练两篇,并且我会把消息材料打印下来,书面练习更有考场感。

💨 个人认为有必要报几次实务批改班。我是报的重庆大学一个月四次的班,通过语音讲解。因为学姐们一个是毕了业进入党报当记者,一个是继续到上交深造的,所以都是非常有经验的!

🗣 9-11月

继续练习实务,继续背书。这个时间点的背书是顺整个课程的结构,并且也会发现遗漏的点。

开始跟专题,充分将热点与理论结合。(我是自己打印的单面笔记,对于像传播学各种理论的现代发展与思考以及学派的对比等,我都是补充到基础理论笔记的背后;而对于热点类笔记则是单独成本,便于查阅。)最终要整理出属于自己的答题框架!

🗣 12月冲刺

自己模拟考试,把握卷面和时间。仍然要背书,回归到基础知识,查漏补缺。

🥣 专业课参考书

传播学教程
新闻学概论
网络传播概论
中国新闻传播史
新闻采访写作教程

补充书目*

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
圣才中新史笔记(外新史笔记)
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

广告与公关笔记

新闻实务笔记

🥑

 「心路历程」 

我的生活很丰富,考研的日子也没落下追星、看电影和约会。但是进入十月份,我把所有的爱好都先放下,十一月份才把微博卸载。

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所以考研的日子里我没有崩溃放弃的时候,只是真的会偷偷掉眼泪。

我虽然很娇气,但是每天从寝室到自习室的20分钟路途,蹲楼道里和学姐请教实务,楼底下吹冷风背书的种种,我都没有抱怨。

我不太抗压,遇强则弱,但这些日子里我也坚持下来了,发现身体真的会感到压力,真的会失眠。

我喜欢用表情包,所以认识了学姐问问题,有的时候忘记真诚地说一声谢谢,让我很愧疚。因为这一路,真的要感谢很多人。

最后我想分享一个场景:

每天背书的河边,栏杆上和树梢上常常会看到松鼠;夏天有很多虫子,秋天喜欢晒那里的太阳,冬天风也太大了,后来我都跑到楼梯口背书;

在这里背书时,会看见几乎每天都比我早的法学院女孩;会有问路的年轻人也顺口问了我"你考研呀 加油!";也会有锻炼的老人前来问我手机某功能,他打下字"长痛不如短痛" ;以及一起的研友和保研的室友前来"探班" ;

当然还有那个「我很适合」的自己。

🐟

- 鱼仔 -

鱼仔说你们可以去微博找她玩喔

🧣 weibo:憨一憨 🧣

  晚 安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