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金鏡録
相关推荐
-
【医论】以舌脉共辨治,舌脉用药套路!
验舌 察舌一法,考古之医书未有详载. 然在四诊中,亦属望之一途,殊不可少. 至元敖氏,始以十二舌作图验证,杜清碧增以二十四舌. 后申斗垣辑观舌心法,推广至一百三十七舌. 后长洲张诞先删其重复,定为一百 ...
-
热病重舌,杂病重脉
在中医诊断上,热病重舌,杂病重脉,这话有一定道理.因为热病过程较短,变化却很快,在舌苔上能够及时得到反映.例如邪热从卫分转入气分,舌苔由白变黄:入营,其舌必绛:腻苔渐化,表示湿热之邪将退:剥舌逐渐生苔 ...
-
中医方剂:三药即成方(附主治功效),快收藏好!
中医方剂:三药即成方(附主治功效),快收藏好!
-
薛生白《湿热条辨》热邪里结伤津证
三十六湿热证∶发痉撮空,神昏笑妄,舌苔干黄起刺,或转黑色,大便不通者,热邪闭结胃腑.宜用承气汤下之. 雄按∶此下十一条,从吴本补入. 自注:撮空一证,昔贤谓非大实即大虚.虚则神明涣散,将有脱绝之虞.实 ...
-
黄煌教授经方应用总结(四)
46.白虎汤 [组成用法]生石膏.知母.炙甘草,粳米. 水煎煮,分三次温服. [方证]a. 胸中烦热,面红而垢,气粗身重,口鼻气热,尿短赤,不恶寒但恶热,病重时鼻鼾,语言难出,神志昏沉,残项强搐捐.或 ...
-
傷寒論、金匱要略自學課程錄(17)
第三章.陽明病 第一節無方證條文 傷寒198:陽明病,但頭眩,不惡寒,故能食而咳,其人咽必痛,若不咳者,咽不痛. [注]:頭眩既可能有飲,也可能是熱,也可能血虛,這條「能食」,說明胃不寒,沒有飲.又説 ...
-
傷寒論、金匱要略自學課程錄(29)
傷寒論.金匱要略自學課程錄(29) 第三章.陽明病 第二節陽明方證 十.胃家實證 1.大承氣湯 [組方]:大黃四兩,厚朴半斤,枳實五枚(約72克),芒硝三合.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 ...
-
胡希恕講傷寒論
胡希恕講傷寒論 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 二00八年六月 概 論 就說是這個書啊!前聖後賢.這個書是聖賢留下的,張仲景也算醫聖了吧,這是一種看法,這就是所謂的古典經文哪.那麼又有一種看法呢,說這個書 ...
-
⊙ 國醫▪傷寒論 | 伤寒论中的十大常用方剂!纯干货速记
伤寒论中的十大常用方剂!纯干货速记 Edit | 百草读书:伤寒论中100多个方子中,复杂方剂并不多,包括金匮五味药以下的占了大部分,甚至三味以下的方剂还不在少数.在这110多个方剂中,很多至今在临床 ...
-
仰天一笑泪光寒 金庸逝世
原标题: 仰天一笑泪光寒 有些人出现在这世上,本身就很难被归类或定义.大约是其间裹挟了太多看客观点,反而让人容易错判其本质属性. 金庸,用通俗现代汉语塑造了一个鲜活浩瀚的江湖,并将其代入到整个华语世界 ...
-
《伤寒杂病论真解》之“3、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爲傷寒。”
3.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爲傷寒. 解:太阳寒闭阳宣发有碍为本,其标有二:一是阳宣发不到的地方必然阳虚,阳虚则寒.二是阳宣发有碍郁而化热.素体阳虚之人阳郁化热 ...
-
說白傷寒論第五講
說白傷寒論第五講 文章来源:未知 作者:sadmin 浏览次数: 660 发表时间:2013-10-20 20:36 說白傷寒論第五講 主講:郭生白 主持:梁 冬 播出時間2009-06- ...
-
《伤寒杂病论真解》之“、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爲不傳。頗欲吐,若躁煩,脈數急者爲傳也。”
4.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爲不傳.頗欲吐,若躁煩,脈數急者爲傳也. 解:机体气机升降出入六经循行运行不息是生命之本,也是传经的前提和基础.参透整体观念.标本之理.母子概念.六经病外证及六经地界分 ...
-
中醫經典《傷寒論》白話講解第81條-第85條(中文字幕)
中醫經典《傷寒論》白話講解第81條-第85條(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