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三药即成方(附主治功效),快收藏好!

1、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细辛、制附子)

功效:温经解表

主治:伤寒少阴证,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

2、小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

主治痘疹后胃弱不能胜谷,谓之食蒸发搐。

其人潮热,大便酸臭,秘泄不调,或呕吐肠痛。

功效:轻下热结,除满消痞。

主治:治伤寒阳明腑实证。谵语潮热,大便秘结,胸 腹痞满,舌苔黄,脉滑数,痢疾初起,腹中疠痛,或脘腹 胀满,里急后重者。

3、调胃承气汤——(大黄、芒硝、炙甘草)

功效:缓下热结。

主治:阳明病胃肠燥热。蒸蒸发热,口渴便秘,腹满拒按,舌苔正黄,脉滑数;亦用于肠胃热盛而见发斑吐衄,口齿咽喉肿痛,中消,疮疡等。

4、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白酒)

功效:通阳散结,豁痰下气。

主治:用于胸痹,证见胸背疼痛、痰多喘闷、气短不得卧,苔白腻而滑,脉沉弦者。

5、甘麦大枣汤——(炙甘草、陈小麦、大枣)

功效:养心安神,和中缓急。

主治:脏躁。症见精神恍惚,常悲伤欲哭,不能自主,心中烦乱,睡眠不安,甚则言行失常,呵欠频作,舌淡红苔少,脉细微数。

临床常用于治疗癔病、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小儿夜啼等属心阴不足,肝气失和者。

6、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

功效: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无汗或但头汗出,口渴欲饮,恶心呕吐,腹微满,小便短赤,大便不爽或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有力。

7、栀子柏皮汤——(栀子、黄柏、炙甘草)

功效:清泄湿热。

主治:伤寒,身黄发热者。

8、小陷胸汤——(黄连、半夏、瓜蒌)

功效: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主治:痰热互结之结胸证。胸脘痞闷,按之则痛,或心胸闷痛,或咳痰黄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9、四逆汤——(附子、干姜、炙甘草)

功效:回阳救逆。

主治:心肾阳衰寒厥证。四肢厥逆,恶寒蜷卧,神衰欲寐,面色苍白,腹痛下利,呕吐不渴,舌苔白滑,脉微细。

10、白通汤——(附子、干姜、葱白)

功效:破阴回阳,宣通上下。

主治:少阴病阴盛戴阳证。手足厥逆,下利,脉微,面赤者。

11、薏苡附子败酱散——(败酱草、薏苡仁、附子)

功效:排脓消肿。

主治:肠痈(阑尾炎)内脓已成,或慢性反复发作者。身无热,肌肤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

12、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

功效:疏风宣肺,止咳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肺气不宣证,症见鼻塞声重,语言不出,或伤风受寒,头痛目眩,四肢拘急,咳嗽痰多,胸闷气促,无汗,口不渴,苔白,脉浮。

13、生脉饮——(人参、麦冬、五味子)

功效:益气,养阴生津。

主治:用于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自汗。

14、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

功效:益气固表止汗。

功效:表虚自汗。汗出恶风,面色㿠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

15、缩泉丸——(乌药、山药、益智仁)

功效:补肾缩尿。

主治:肾虚所致的小便频数,夜间遗尿。用于下元虚冷之小便频数及小儿遗尿。尿频,遗尿,舌淡,脉沉弱。

16、丹参饮(丹参、檀香、砂仁)

功效: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血瘀气滞,心胃诸痛。常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以及心绞痛等,气滞血瘀所致者。

17、三妙丸(黄柏、苍术、牛膝)

功效:燥湿清热,消肿止痛。

主治:用于湿热下注引起的湿热痹证、湿疹痒痛、脚气肿痛、湿热带下等症,见有足膝关节红肿疼痛重着、腰痛、乏力、纳呆及带下色黄、味臭、阴部搔痒、小便短赤等。

18、香薷散(香薷、炒扁豆、厚朴)

功效: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主治:阴暑。恶寒发热,头痛身重,无汗,腹痛吐泻,胸脘痞闷,舌苔白腻,脉浮。

19、增液汤(玄参、生地、麦冬)、消瘰丸(玄参、牡蛎、贝母)

功效:增液润燥。

主治:阳明温病,津亏便秘证。大便秘结,口渴,舌干红,脉细数或沉而无力。

20、三子养亲汤(白芥子、苏子、莱菔子)

功效:温肺化痰,降气消食。

主治:痰壅气逆食滞证。咳嗽喘逆,痰多胸痞,食少难消,舌苔白腻,脉滑。临床常用于治疗顽固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心病等痰壅气逆食滞者。

21、牵正散——(白附子、僵蚕、全蝎)

功效:祛风化痰止痉。

主治:风中经络,口眼喁斜(治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淡红,苔白,脉弦。

22、消瘰丸(玄参、牡蛎、贝母)

功效:清热滋阴,化痰散结。

主治:治肝肾阴亏所致的瘰疠。本方所治瘰疠,是由肝肾阴亏,肝火郁结,灼津为痰而成。阴复热除,痰化结散,使瘰疠自消。亦可用于痰核,瘿瘤属痰火结聚者。

(0)

相关推荐

  • 133.中医方剂的配方和功效与作用

    目录 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香薷散--小青龙汤--止嗽散--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柴葛解肌汤--升麻葛根汤--败毒散--参苏饮--再造散--加减葳蕤汤--大承气汤--大 ...

  • 常用的经方方证要点,中医方剂学上没有的方歌!快收藏~(上)

    经方方证要点 寒体方 当归四逆汤--(整体羸瘦-大枣.甘草:局部冷痛-桂枝.细辛:当归.芍药.通草) 葛根汤--(葛根背 自下利 无里热) 理中汤--(小肠温度低.吸收机能低下) 麻黄附子细辛汤--( ...

  • 三药配成方

    民间偏方传 在祖国中医医药史上,有古方和验方两种医药,我国民间流传有不少'祖传秘方.偏方传,值得收藏! 公众号 白附子.白芷.川芎相配主偏头痛: 青皮.柴胡.香附相配主胁肋胀痛: 石膏.白芷.升麻相配 ...

  • 中医人必看!148种中草药图例,附主治功效,知道一半就太牛了

    中医人必看!148种中草药图例,附主治功效,知道一半就太牛了

  • 【中医常识】501个中草药图谱(附主治功效)2之1

           前言:常用的中草药图谱全集来了,最值得您永久收藏!以下是整理的常用中草药图谱及性味归经.功能主治介绍,供大家欣赏.参考.另外,这次特意给每一种中药都附上了别名,便于大家平时灵活运用. 理 ...

  • 中医方剂“君药”的构成要件

    君臣佐使的方剂结构分析法是方剂配伍理论的重要基石,为方剂学所独有,借此来说明药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阐明药物发挥作用的方式和途径. 在方剂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中,关于君药的讨论一直是重点和热点问题. 随着大量 ...

  • 中医常用三药列举

    颈三药:葛根25克,丹参20克,川芎5克. 鼻三药:炒苍耳子10克,辛夷花10克,石菖蒲5克. 腰三药:黄芪25克,杜仲10克,枸杞子15克. 肩三药:黄芪25,当归10克,鸡血藤20克. 背三药:姜 ...

  • 【三药即成方】

    【三药即成方】

  • 【三药即成方】1、麻黄附子细辛汤——(麻...

    [三药即成方] 1.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细辛.制附子). 2.小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 3.调胃承气汤--(大黄.芒硝.炙甘草). 4.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白酒).5.甘麦 ...

  • 中医常用三药列举 颈三药:葛根25克,丹...

    中医常用三药列举 颈三药:葛根25克,丹参20克,川芎5克. 鼻三药:炒苍耳子10克,辛夷花10克,石菖蒲5克. 腰三药:黄芪25克,杜仲10克,枸杞子15克. 肩三药:黄芪25,当归10克,鸡血藤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