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州”“礠州”“磁州”名称的演变

唐宋之际“慈州”“礠州”“磁州”地名的演变情况,纠正了诸如《太平寰宇记》《续宋中兴编年资治通鉴》等史籍中的错误记载和点校者误校之处,并指出《宋史·地理志》的记载本身无误,校勘者以正为误的原因,这些结论为今后学者在使用和研究相关材料,以及对修订点校本《宋史》有所助益。

《宋史·地理志》中有一条关于“磁州”改名的记载,“磁州,上,滏阳郡,团练。旧名'慈’,政和三年改作'磁’。”学界对此记载疑义颇多。如《宋史·地理志》校勘记认为“按《寰宇记》卷56,唐天祐三年慈州改为惠州,十三年复为旧磁字。宋相沿未改,此处误。”聂崇岐先生认为“磁州曾于唐哀宗天祐三年以与河东慈州同音,改作惠州, 后唐复名磁州,此后直至宋代,相沿未改。《地理志》云'旧名慈’,误矣。”李昌宪先生以“《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载,乾德元年四月甲辰即有磁州事论证,认为政和三年未改名。”

上述诸家观点可归纳为二:其一,认为《宋史·地理志》中“(磁州)旧名慈”有误;其二,认为在天祐十三年(916)复名磁州后,整个宋代一直沿袭从未改变。为厘清宋代“磁州”地名变化的“前世今生”,则需从地名的设置沿革进行重新梳理。

第一,隋唐时期“慈州”到“礠州”的变化。欲明宋代“磁州”地理形势变化,尚需将时代稍稍上移至隋唐时期。所谓“慈州”,最初仅指今河北滏阳县。史载“隋开皇十年(590)置慈州,大业初州废。其后,唐武德元年(618)再置,贞观元年(626)废,到永泰元年(765)再置。而在此之前的贞观八年(633),位于河东的南汾州(今山西吉县)因为郡近慈乌戍,遂改为“慈州”。此后河东的“慈州”,除短期废除外,从未改作其他州名,直到金天德三年(1151)才改为耿州。

如果在贞观八年后再复置河北“慈州”,则会导致两地出现同名、同音的地名,这种情况会对国家治理与人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永泰元年六月,昭义节度使薛嵩复置“慈州”时,被写作了“礠州”。

“慈”“礠”二州得以区分,但史书书写的简省、时人记载的错讹,又造成了新的问题,以下将按时空顺序与书写规律予以辨析。

第二,五代北宋时期的“礠州”到“磁州”的演变。史载“天祐三年(906),以'礠’'慈’声一,更名'惠州’。”又于天祐十三年(916)复为旧“磁”字。复名,即恢复旧名之意,若依据《太平寰宇记》所载,复名为“磁州”,入宋后再无更名,则《宋史·地理志》中的政和三年(1113)改名之说便为误记。然而在现存宋代史料中,最原始的《宋会要辑稿》却仍于政和改名之事着墨甚重:

政和三年四月二十三日详定《九域志》, 蔡攸等奏:“ 今参考拟定下项…… 慈州,按《唐书·志》《广韵》《本草》并作'磁’,今州名从省作'慈’,无所稽考,今欲乞改作'磁’。”

史料中称“磁”常被从省作“慈”,于理不通。《新唐书·地理志》称为“礠州”,而将“礠州”之 “石”字旁省略为“慈州”文意可通。由此,上述史料中的“ 磁州”当为“ 礠州”之误,系抄手手误所致。此外,《宋会要辑稿》中还出现过将河北路的 “ 磁州”史实误付于河东路的“ 慈州”之下的例子,更可证明前引史料是抄手之误。另外,景德二年(1005),宰相王曙为雷有终撰写的《大宋故雷公之墓志铭》,亦有其任“礠州军事判官”的记载,也间接说明在政和改名前,宋人称河北滏阳县为“礠州”而非“磁州”。

在此次改名之后,河北路的滏阳县一直被称为“磁州”,而“慈州”则专指河东路的吉县,“礠州”之称则属于“磁州”旧名之一,基本不再使用。综合前文,笔者对隋唐至两宋时期滏阳县的地名演变做一简单梳理:

表1 滏阳县州名沿用表

州名

沿用时间

慈州

开皇十年至贞观元年(590-626)

礠州

永泰元年至天祐三年(765-906)

惠州

天祐三年至天祐十三年(906-916)

礠州

天祐十三年至政和三年(916-1113)

磁州

政和三年(1113)以后

第三,南宋史书中的“慈州”与“礠州”。通过上文分析、梳理,已大致解决了隋、唐至北宋政和三年前“慈州”“礠州”“磁州”的地名混淆问题,然而南宋时期的史书中在记载河北滏阳县的史实时,竟又出现了“慈州”和“礠州”,殊堪费解,因此需要进一步分析梳理。

南宋后期成书的《续宋中兴编年资治通鉴》(以下简称元刻本《续宋通鉴》)中有一段对“两河州郡”陷落情况的评论,“自二帝北狩,两河州郡,外无应援,内绝粮储,并为虏所取,惟中山、庆源、保、莫、祈、洛、冀、慈相保,久而陷之”。该段史料文意通顺,不难理解,但笔者在查阅不同成书 年代的史料诸如《三朝北盟会编》(以下简称《会编》)《中兴两朝编年纲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以下简称四库本《要录》)以及参考该书的其他几种版本后,发现所记地名差异较大,其中就有前文所述“慈州”“礠州”“磁州”混淆的问题。经核检诸书,笔者发现,四种《续宋中兴编年资治通鉴》所记均为“慈”,《中兴两朝编年纲目》记为“礠”,其余《会编》等书中所载上述史料均为“磁”。由前文论证可知,《中兴两朝编年纲目》使用了旧名,或与时人习惯有关,点校本已出校记说明。

《中兴遗史》载“ 平阳府吏张昱…… 权领州事,金人屡犯其境,皆不攻…… 慈无城,不可守…… 金人陷慈州,抚定而去” 。据此可知,“ 慈州”失陷于建炎元年(1127)七月;“磁州武安县城守甚固,金不能攻”直到建炎三年(1129)六月,领州事苏珪“率众请降”,才被攻陷,由此可知,“磁州”比“慈州”符合史料中的条件,属于“久而陷” 的州郡。

因此,笔者认为四种《续宋中兴编年资治通鉴》记载有误,究其原因当与“磁”、“慈”二字本身相近音同有关,且隋唐以来“磁州”地名屡变,传抄刊刻时混淆致误,点校本《续宋通鉴》当出校勘记予以说明。此外,近期点校本《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因“磁州”有过“旧名慈”的记载,就将上文所引“金人陷慈州”原本正确的“慈州”误改为“磁州”;后出的《中兴遗史辑校》亦沿袭未改。去年新刊的一篇墓志考证文章,也将李谦溥“移慈州,兼晋、隰缘边都巡检”的史实误注为河北磁县。

通过上述考订,首先可以确定《宋史·地理志》记载本身不误,只是由于成书仓促,中间删减省略颇多,造成了混淆。若在校勘出注时,将其中历次改名的史实补入,将文本改为:旧名“慈”,后改作“礠”、“惠”,天祐十三年复名“礠”,政和三年改作“磁”。则可使得文意通顺。以往学者否 定政和改名,主要是未能有效利用较为原始的《宋会要辑稿》和修订质量较高的《新唐书》正确记载,所引用的《太平寰宇记》,虽有宋本却并非完秩,其中记载磁州的卷56并非宋本,且该书记载错误较多;而另一重要材料——《续资治通鉴长编》,虽为南宋初期成书,然书中以今名记载旧名者颇多,如“鼎州”之误即是,不可以两书记载来否定原始材料中有关政和三年改名的史实。

其次,可以看出,史料中“ 慈州”“ 礠州”“ 磁州”混淆使用的问题由来已久,自隋唐到北宋长期存在,并且延续到南宋后期的史籍中,而点校者未能厘清州名先后设置和多次改名的线索,将一些原本正确的记载以正为误。如此混乱的记载,甚至影响到今天编修大型历代政区沿革的书籍,如《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以致有的学者面对 “《隋志》作慈州,《元和志》作礠州,《寰宇记》作磁州”的不同记载,由于不明其地名演变情况,也只能用“实属一州,写法不同也”来解释。

最后,笔者希望通过梳理唐宋之际“ 慈州”“礠州”“磁州”地名的演变情况,纠正诸如《太平寰宇记》《续宋中兴编年资治通鉴》等史籍中的错误记载,以及点校者误校之处,为今后学者在使用和研究相关材料,以及对修订点校本《宋史》有所助益。

(0)

相关推荐

  • 苏轼“升卿之问”考

    苏轼<与程正辅书>数札其一涉及"升卿之问",据<西楼帖>为"蒙惠冠簪甚奇,即日服之,但衰朽不称尔.全面极佳,感怍之至.岑茶已领.杭人送到<表 ...

  • 雷震丨《中兴两朝编年纲目》版本初探——以国图藏本为线索

    注:本文发表于<文献>2020年第6期,此据作者word版,引用请以该刊为准.感谢雷震老师授权发布. <中兴两朝编年纲目>版本初探* --以国图藏本为线索 雷震 内容摘要:&l ...

  • 宋磁州窑瓷枕近年拍卖价格

    元末明初之际,漳河改道遂致观台窑停烧,彭城.临水等窑后来居上.时人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磁州窑是既生产日用瓷,又生产官用瓷的窑场.金元时期,北方逐渐形成了一个以磁州窑为中心 ...

  • 官窑龙泉窑影青磁州窑吉州窑德化窑辽瓷

    梅瓶在宋代称作:经瓶. 李白杜甫合称李杜,小李杜指的是谁? 官窑龙泉窑影青磁州窑吉州窑德化窑辽瓷 官窑 官窑是北宋兴起的一个官用窑,但北宋的窑址有说在河南开封地下的但至今没有找到,南宋的窑址在今杭州乌 ...

  • 河北磁州窑:黑白美学

    作为中国民窑的杰出代表,河北邯郸磁州窑影响深远,不仅在宋元时期就被列入八大窑系之一,而且直到今天仍属全国十大陶瓷产区之列. 独具特色的黑白美学 清人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说窑第二中记载:磁 ...

  • 多姿多彩的磁州窑

    磁州窑是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窑址在今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的彭城镇和磁县的观台镇一带,磁县宋代属磁州,故名.据考察,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辽金元.明清仍 ...

  • 浅谈辽、金、元三代磁州窑瓷器产品的特点

    磁州窑是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器,磁州窑的器型和纹饰为民间所喜闻乐见,影响范围较广,发展迅速.北方各地纷纷仿制,中心窑场以邯郸市的观台镇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磁州窑体系. ...

  • 耿宝昌:「磁州窑」鉴定几大特点,藏家必看!

    磁州窑是中国传统制瓷业的珍品,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之一,是著名的民间瓷窑,古代有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时代,南宋.元明清仍有延续.窑址 ...

  • 大美磁州窑梅瓶,极度养眼!

    日本出版的中国陶瓷专著中,从来都写"磁器".通假字吗? 这与日本人酷爱磁州窑器物有关. 古代磁州,位于河北.河南交界地.今天是河北省的磁县.磁州窑器物在日本被奉为国宝,但在中国长期 ...

  • 200多件馆藏磁州窑系名品欣赏

    磁州窑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烧陶制瓷历史源远流长,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元明清仍有延续. 磁州窑一改宋代以前我国南青北白的单色装饰方式,开创了白地黑花釉下彩绘陶瓷制品的装饰先河,并创造了 ...

  • 磁州窑名品图片与介绍

    磁州窑一改宋代以前我国南青北白的单色装饰方式,开创了白地黑花釉下彩绘陶瓷制品的装饰先河,并创造了一系列装饰纹式的格律.磁州窑的釉色有白釉.黑釉.酱釉和绿釉等,其中尤以白釉最为出名.在色釉基础上,又创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