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动作心理学
相关推荐
-
心理学C证培训听课笔记1
多年前考过心理学C证,那会儿只有一个孩子,虽然读了不少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书籍,但在教育系统工作多年后,尤其是有了二宝后,越来越意识到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他们产生的问题和行为背后的原因也是不同的,也就越 ...
-
NLP(神经语法程式学)的起源与发展
来自: 观亓不语 组长 2007-06-15 12:27:50 NLP的起源: NLP首创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 1970年,在美国加州大学的桑塔·克鲁兹(Santa Cruz)校区内,有两位因不满于 ...
-
疾病是身体喊救命的语言,你读懂了吗?
疾病是身体喊救命的语言,你读懂了吗?
-
【学术报告】汉语口语词汇产生中的音韵编码和语音编码过程:行为和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学术报告 题目:汉语口语词汇产生中的音韵编码和语音编码过程:行为和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主讲人:张清芳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时间:4月15日(周四)上午9:30 地点: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大会 ...
-
为什么读懂明朝,就读懂了今天?我们的思维、行为、语言密码...
为什么读懂明朝,就读懂了今天?我们的思维、行为、语言密码...
-
微动作心理学:这四种伸手方式,早已暴露了你的性格
上世纪70年代, 美国的FBI为了将案件分析的更透彻,专门对人的微表情.微动作进行了心理研究,此后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也开始进行这一领域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发展到今天,已经出现了很多分支,其中最著 ...
-
微表情心理学课程大纲总结一
微表情概要 持续时间 普通表情(也叫宏表情,表情)持续时间为1/2-5秒. 微表情持续时间不到1/5秒. 埃克曼贡献 面部表情所要表达的情绪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手势等动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文化. ...
-
微表情心理学课程大纲总结二
情绪与情感 产生 情绪与情感,是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而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内心的体验,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外界事物符合主体需要,引起积极的情绪体验:外界事物不符合主体需要,引起消 ...
-
微表情心理学课程总结三
微表情特征 自动连:在情绪和非语言行为之间存在着某些自动动连接,如当人们感到害怕的时候身体会自动的向后躲,脸也变得扭曲,但不会自动地说某些话. 难以控制:人们控制非语言行为比控制语言行为更困难. 显现 ...
-
微表情心理学课程大纲总结 四
微表情识别线索-身体微反应 冻结反应 表情形态 睁大眼,皱眉,面部僵硬: 深吸气,屏息,放慢呼吸: 身体呆住不动:双手拉住, 背手,插兜,脚并拢等. 表情意义 意外·拘紧 是人在受到意外刺激时的第一反 ...
-
微表情心理学课程大纲总结五
微表情识别线索-非语言行为形态意义 非语言行为识别线索 非语言行为 非语言行为,是指与说话者言语行为相伴而产生的表情.动作.颜色.姿势以及副语言行为等等. 当没有条件去证实说话内容的时候,观察者会对非 ...
-
微表情心理学第三课 身体语言-领域从属确认谁是老大
微表情第三课身体语言部分之领域从属. 动物可以变化身体的大小,使自己具有防卫.应付攻击的能力.都是用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和缩小自己的势力范围的方式,来应付对方的进入.人类也一样. 我们通常会发现政客和领 ...
-
微表情心理学第二课 身体语言-如何通过距离判断两人的关系
我们需要空间 以人类势力范围为中心的空间,以眼前为最大,自身的周围和背后则相应缩小.在汽车.飞机上,都采用一致向前的座位,以尽量避免面面相对的座位. 研究发现,人们如何利用空间和人际关系有关,能反映出 ...
-
微表情心理学第四课 身体语言-领域的多个表达信号
手臂的领地宣言 手臂还可以用作领地标记.例如,占优势的人可能会将手臂搭在椅子上,以此让别人知道这里他说了算,初次约会时,他可能将一只手搭在女友的肩上,仿佛那是他的资产.在桌上礼仪中,地位较高的人总是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