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0日《针灸大成》第64课学习心得

文字仅是我本人对老师课程的理解,您可以直接拉到文末,收看老师的授课视频,祝您福慧双增!

面部中风与起因:目前为止(视频讲课的时间)来找老师治的,没有一个不会好的。

患侧是麻的,眼睛、嘴巴闭不起来,如果还是搞不懂健侧还是患侧,可以让患者笑,好的那一面可以动,不好的那一面动不了。

但是如果中了两次在不同侧的话就不好分辨了,当医生的要懂得照顾病人的情绪,安慰别人,虽然脸比较僵硬,但是平衡了,脸不那么怪。

两边都中风的话,两边一起治。只是一侧中风,首先扎健侧的对侧合谷,然后针健侧,再针患侧。

最有名治中风的穴位:地仓透颊车、太阳穴。

地仓在口角旁五分,普通的中风、半身不遂、口角流涎,只扎地仓穴就可以止住流涎了。

但是面部中风必须要“地仓透颊车”才有效果。

面相上来说,没有地仓的人是小偷,地仓代表财富。

健侧扎完再针患侧。

注意事项:治疗结束以后,两边平衡了,必须要扎人中穴和承浆穴,相当于起一个固定作用,不会再歪了。

面部中风的起因:剧烈运动、大汗淋漓之后突然吹冷风引起的,知道怎么来的,就知道怎么避免。

临床上有的头痛和皮肤痒的症,是洗完头或大汗之后突然猛烈地吹了冷风,身体里面是热的,还在继续出汗;外面是冷的,毛孔收缩,已经离开汗腺的汗水无处可去,就停留在皮肤与肌肉的中间,引起头痛或皮肤痒。

这种情况不需要治,洗个热水澡让汗水透发就好了,只要流汗就一定要让汗透发,否则不要流汗,汗是心脏在管,以后学《黄帝内经》还有详细的讲解。

治舌症与扁桃腺炎:

一,木舌症:舌头翻上去,两侧青筋分别为金津、玉液,点刺放血,就可以讲话了。

二,舌癌:舌苔黄、舌头肿大,黄色主三焦,舌头是心脏在管,所以在心和三焦上下针取穴。

肿就是有积、痞块,心经、心包经都可以治疗。大陵、神门、通里、内关、原穴、络穴、郗穴,舌头正好在任脉的尾端,列缺穴也可以,巨阙、照海等都可以。

碰到“积”、“肿”,治疗原则首先是消导。子穴、郗穴及手法“赤凤迎随”“白虎摇头”都是泄的方法。也可以放血,临床上看的时候,炎症就好像一堆淤血累积在那里,几乎都是血症,所以我们在治疗炎症时活血化瘀是基本的原则。

唐龙川《血症论》,清末明初的伤寒家,五本经典《神农本草经》、《针灸大成》、《黄帝内经》、《伤寒金匮》,还有一个就是《血症论》。

小孩子七八岁还不讲话的,心气不够,灸巨阙、心俞。中医是同症同治,而不是同病同治。

扁桃腺问题:肿,1、天应放血;2、列缺、照海、天突,效果快到针一下去喉咙就很舒服,这也是针灸的神奇之处:喉咙的问题,扎手和脚就好了。抗生素越吃越严重,最后西医就是拿掉扁桃腺,而扁桃腺是人体的一个保护、防卫系统,发烧时最多三十八、九度,就是因为扁桃腺的作用。如果拿掉扁桃腺,烧会一直上去,小孩一高烧就会昏迷,原装的最好,不要拿掉。

喉癌:外观上看上去差不多也是扁桃腺肿大,可能是黄色的肿块,治法和上面一样的。对症治疗,再加3、少商、商阳放血。

所以治疗扁桃腺的手法跟治疗喉癌的手法是一样的,只是加重它。所以不要听到西医的病名就手脚发软,心里面当扁桃腺治疗,实际上是喉癌的时候,手法一样去治疗,一样会好的。

甲状腺治症:甲状腺是现代人的名称,过去叫瘿瘤。症状:心悸、潮热、手抖、没事就冒冷汗、盗汗、眼睛会突出来。过去内陆人很多这种,因为离海边较远,缺碘,大脖子病,云贵高原一带较多,多吃海带、海藻。穴位:少海、人迎、照海、列缺、天突。

项强、脖子强硬:后溪、申脉、天柱、大杼、风池、风府,还有上火罐。

从脖子向下一个个内脏开始介绍,第一个面临到的就是肺,到内脏开始就要分虚实了。

肺主皮毛、鼻子,所以皮肤、毛孔的问题、鼻子的问题,我们都要在肺上下手。

虚症:气虚、上气不接下气、有气无力、倦怠、面色苍、呼吸短促、肺主呼(吐气),不渴。

穴位:太渊、肺俞+中府(虚实皆治)、强土补气,肺有问题时要抓紧强土,有人不重视,认为咳嗽是小问题。

中医的观念认为:肺为水之上源——水库里面的水,调节用的:水不够了,放水出来用,水够了要储存水。所以肺的功能很重要,忽略肺的功能以后会鼓胀、水肿等,追踪到源头就是肺有一点问题。

强土补气:足三里、中脘、膻中(灸)脾俞、章门。

实症:热咳、浓痰、面赤、皮干、皮裂,渴。

穴位:尺泽、肺俞+中府、膻中、肾俞、京门、然谷。

这里补充祖孙治疗法,明天继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