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解剖学习笔记第28期:颈内动脉主干胚胎发育和胚胎学分段

要理解颈内动脉胚胎学分段方法,就必须要理解颈内动脉主干的胚胎发育。这些都算是脑血管解剖学习的难点。让我们跟随Lasjaunias教授的脚步,慢慢去理解这些生涩难懂的内容。

一、颈内动脉主干胚胎发育

为了方便陈述,将颈内动脉的胚胎发育分为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颈内动脉发育模式图(Lasjaunias 1984)。
在最初的胚胎发育阶段,腹侧主动脉(ventral aorta,VA)和背侧主动脉(dorsal aorta,DA)之间有多支动脉分支连接,称为主动脉弓(aortic arch)。从头端至尾端分别有第1至第4主动脉弓。在这一时期还可见原始上颌动脉(primitive maxillary artery),背侧眼动脉(dorsal ophthalmic artery),腹侧眼动脉(ventral ophthalmic artery),大脑前动脉和纵行神经动脉(longitudinal neural artery,LNA)。
腹侧眼动脉、背侧主动脉,以及第1和第2主动脉弓的腹侧部分均会退化。

(二)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颈内动脉发育模式图(Lasjaunias 1984)。
在稍后的发育时期,颈动脉形态发生改变,主要是与背侧主动脉有如下的变化有关:
变化①:腹侧主动脉退化为腹侧咽动脉(ventral pharyngeal artery,最后发育成颈外动脉),第3主动脉弓向前加入腹侧主动脉的残端。
变化②:背侧主动脉发出舌骨动脉(hyoid artery)。舌骨动脉的分支镫骨动脉(stapedial artery),与腹侧咽动脉吻合后成为上颌内动脉(internal maxillary artery)。
变化③:第1主动脉弓腹侧段退化,背侧段残余发育成下颌动脉(mandibular artery)。
变化④:背侧主动脉发出多支颅内硬膜外分支,包括原始上颌动脉(primitive maxillary artery),原始三叉动脉(primitive trigeminal artery)和腹侧眼动脉(ventral ophthalmic artery)。原始上颌动脉最后发育成垂体后下动脉(posteroinferior hypophyseal artery),腹侧眼动脉最后发育成下外侧干(inferolateral trunk)。
变化⑤:舌骨镫骨动脉的近端和背侧主动脉在第3主动脉弓近端部分将退化。这样,颈内动脉才显出雏形。

(三)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颈内动脉发育模式图(Lasjaunias 1984)。
主要结合第二阶段后的五个变化来理解最后接近于胎儿期的脑动脉模式图。

(四)颈内动脉起始部胚胎发育

有意思的是在颈总动脉分叉处的颈内动脉起始部。颈内动脉颈段近端,所谓的颈动脉球处,在胚胎学上,属于咽升动脉。在这种理论中,颈内动脉是从分叉处过一段距离才开始算起。压力感受器连接咽升动脉与颈动脉球,而不是颈内动脉颈段。这个理论也可以解释在没有颈内动脉的物种中,同样存在血压控制的调节机制。

二、颈内动脉胚胎学分段

Lasjaunias等根据颈内动脉主干的胚胎发育,颈内动脉不同节段对应相应的胚胎结构分别为:
C1:第3主动脉弓;
C2:第2和第3主动脉弓之间的背侧主动脉;
C3:第1和第2主动脉弓之间的背侧主动脉;
C4:第1主动脉弓和原始上颌动脉之间的背侧主动脉;
C5:原始上颌动脉和背侧眼动脉之间的背侧主动脉;
C6:背侧眼动脉和眼动脉开口之间的背侧主动脉;
C7:眼动脉和后交通动脉起始部之间的颈内动脉。
颈内动脉分段胚胎学基础示意图(Lasjaunias 2001):
相应来区分这些胚胎节段的胚胎期动脉分支分别为:
C2和C3之间:舌骨镫骨动脉;
C3和C4之间:下颌动脉;
C4和C5之间:原始三叉动脉和原始上颌动脉(发育成垂体后下动脉);
C5和C6之间:背侧眼动脉;
C6远端:腹侧眼动脉(发育成下外侧干)。
这样将颈内动脉按照胚胎学发育的特点分为以下七段:
C1:颈段(cervical segment);
C2:岩骨内上升段(ascending intrapetrous segment);
C3:岩骨内水平段(horizontal intrapetrous segment);
C4:破裂孔上升段(ascending foramen lacerum segment);
C5:海绵窦内水平段(horizontal intracavernous segment);
C6:床突段(clinoid segment);
C7:终末段(termination)。
颈内动脉按照胚胎学分段示意图(Lasjaunias 2001):
颈内动脉胚胎学发育分类法。
显示C4-C6段胚胎期发育示意图及脑动脉造影图像对照(Lasjaunias 2001)。

小 结

1、颈内动脉主干主要由第三主动脉弓和背侧主动脉发育而成,胚胎发育主要分三个阶段。

2、颈内动脉按照胚胎发育分为七段,分别为颈段、岩骨内上升段、岩骨内水平段、破裂孔上升段、海绵窦内水平段、床突段和终末段。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 Lasjaunias, P., A., B., & ter Brugge, K. G. (2001). Surgical Neuroangiography: Volume 1 Clinical Vascular Anatomy and Variations (2nd ed. Vol. 1): Springer.

  • Lasjaunias, P., & Santoyo-Vazquez, A. (1984). Segmental agenesis of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angiographic aspects with embryological discussion. Anat Clin, 6(2), 133-141.

(0)

相关推荐

  • 胃癌根治术的胚胎解剖学

    人的消化道在胚胎发生初期为直管状,称为肠原基.其腹侧和背侧分别有腹侧系膜和背侧系膜.肠原基由前肠.中肠.后肠三部分组成(图1-1.图1-2).前肠包括胃.近端十二指肠及肝胆胰:中肠包括远端十二指肠至近 ...

  • 学习笔记|脑循环的胚胎学

    学习笔记|脑循环的胚胎学

  • 脑血管解剖学习笔记第38期:海绵窦静脉胚胎发育

    引 言 海绵窦是随着脑静脉的胚胎发育逐步演变而来的.脑静脉的胚胎发育的内容比较生涩难懂,但通过学习,也方便我们理解脑静脉的形态变化以及一些血管畸形的原理. 一 .概述 1.出生前时期分为胚胎期(emb ...

  • 脑血管解剖学习笔记第41期:颈内动脉床突段解剖

    引 言 颈内动脉床突段是指位于近端硬膜环和远端硬膜环之间的一段颈内动脉主干.此段颈内动脉与前床突.近端硬膜环和远端硬膜环等关系密切.熟悉其解剖,是处理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的重要基础.  一.相关骨结构 ...

  • 脑血管解剖学习笔记第32期:颈内动脉岩段和破裂孔段解剖

    引 言 颈内动脉走行于颞骨岩部颈动脉管内的部分称为颈内动脉岩段,颈内动脉出颈动脉管内口后,走行于破裂孔上方的部分称为颈内动脉破裂孔段.现将两段的解剖,结合脑血管造影的特点,介绍如下.  一.颈动脉管 ...

  • 脑血管解剖学习笔记第30期:颈内动脉冗长症

    引 言 颈内动脉冗长症(Dolichoarteriopathy of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也称为颈内动脉延长(elongation),或者就通俗地称为颈内动脉迂曲 ...

  • 脑血管解剖学习笔记第27期:颈内动脉分段方法

    引 言 颈内动脉及其分支是神经介入医生和脑血管病手术医生最常接触的血管,有关的文献也浩如烟海.为了理解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的解剖,我们需要对颈内动脉的走行和分段进行大致的了解.颈内动脉的分段方法很多,每种 ...

  • 脑血管解剖学习笔记第5期:脑膜中动脉发自颈内动脉

    编者按: 我们在上一讲"镫骨动脉"中认识了原始镫骨动脉.如果在胚胎期,镫骨动脉不退化,就是永存镫骨动脉.永存镫骨动脉的四种形式,都与脑膜中动脉发自颈内动脉有关.还有一些少见的情况, ...

  • 脑血管解剖学习笔记第42期:眼眶解剖

    引 言 眼动脉的解剖,以及眶区的危险吻合,与眼眶及其内容物的解剖,以及眼动脉的胚胎发育等密切相关.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眼眶及眼外肌.神经等的解剖.  一.概述 每个眶腔为近似四面体的锥形,它的底部是眶 ...

  • 脑血管解剖学习笔记第40期:海绵外侧窦解剖

    引 言 海绵外侧窦(laterocavernous sinus)是指位于海绵窦外侧壁内的静脉腔隙.海绵外侧窦是否存在,仍然存在争议.但是通过了解海绵外侧窦及其解剖关系,可以帮助理解部分海绵窦区硬脑膜动 ...

  • 脑血管解剖学习笔记第39期:海绵窦区的静脉通路

    引 言 海绵窦静脉系统非常复杂,其静脉属支较多,主要引流眶部.颅底.大脑.垂体等静脉血液,引流至岩下窦.岩上窦和翼静脉丛等.我们来了解一下海绵窦的静脉通路.  一.海绵窦静脉结构 有关海绵窦真正的解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