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系列 -50 | 孩子偷玩手机

文 | 安水如,图 | 安水如

这是一个普遍性的教育问题。几经思虑,我就写下了这篇文章。事情大概是这样的:初中孩子把自己给关房间,骗家人说是在看书,其实是在偷玩手机。自己无意间发现后很愤怒,感觉自己被骗了,现在想起这事都还有情绪。请问要如何处理这问题,要怎样告诉孩子说其实我已经知道了他并没有在看书,而是躲在卧室偷玩手机。

作为父母,在处理这问题之前,我想我们需要先处理一件事,外加思考两个问题。需要处理的事情是自己的情绪问题,去厘清自己为何会是看到孩子在偷玩手机,就有愤怒感。这是为了避免自己因情绪冲动而扩大问题,于事无补。设想一下,倘若我们看到孩子很用功地做作业,我们自己是不是有欣慰感呢。这两者之间,可有怎样的区别,其情绪背后,有什么在支撑着。人的情绪,不论欢快还是愤怒,从本质而言,并无多大不同,都是人的内心在生发波澜,如同风来浪起,那本是平静的湖面,都不再是平静安宁的了。说真心话,若我是你,看到孩子在卧室偷玩手机, 我不会有多少情绪,更多是静悄悄地退出去,在我内心深处,手机不是罪人。我家孩子现在不过四岁,可他也玩手机。我认为孩子可以适当玩手机,乃至于经由手机去学习。

在处理孩子问题之前,要先去学着观察,为何会是这般的样子,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像自己那样子,会有同样的情绪反应。答案便是不是所有的人都会与自己一样的。那我们便要去认真思考一下,同样一件事在面前发生,你与我,为何会是存在如此差异。以我多年的经验来看,在很多时候看来,触动你我情绪生发的并非事件本身,而是我们自身的认知在起作用。不然,同样一件事,不同人的反应,不至于会是生发如此差异。说真的,我的这一点经验获益,是与西方合理情绪疗法中的理论观点相契合的。也因此,在工作的时候,我经常会是用到合理情绪疗法。我并不觉得西方理论一无是处。我相信西方理论有其可取之处。

所以说,在遇见任何一件事可能触动自己情绪时,就要懂得回观自身。因为这是回观自己的最好时机。一般而言,在情绪到来之时,我们就要及时观察自己的身体反应与内心变化,去看清楚自己是怎样的身心状态,有着怎样的信念系统在自己的心湖深处滞留着,不曾被发现,从而能够默默左右自己情绪与对外反应。不论什么,不管自己是怎样的人儿,有着多少不好的陋习,先去看到,观察到,然后才能有相应的策略来求改变。一个人的弊病,在没有被看见之前,是很难能够有所改变的。我们都是近乎程序化的社会产品,家与自己所处世界的一花一草,不事一物,一人一树,包括我们自己,都是自己这生命的雕塑师。而且这份影响与雕塑是潜移默化的,是润物无声的。我们中的每一人都往往会是很难能够脱离社会与环境的影响与熏染。也因此地,对于孩子热衷电子产品,喜欢偷玩手机,我们要先去做到理解,打内心深处去理解

对于社会发展有所洞察的人都知道,现在的时代不再是过去我们所处的那个环境,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已是以你我所难以想象的速度进入机器人普及的新时代。包括手机在内的各类电子产品,俨然是日益成为孩子的日常必须品。在农耕时代,孩子自然是需要掌握各种农耕技术,在这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就要引导孩子去学会对寻常电子产品的使用,倘如发现自家孩子开始接触手机等产品,我们要深感欣慰,而非给与阻拦。只不过说,这新潮的产品,我们要怎样使用,如何使用。也因此,我便觉得,身为孩子的成长陪伴者,我们与其不允孩子偷玩手机,不如思考并学着引导孩子去如何正确使用手机,怎样把控功课学习与手机玩耍之间的时间安排。手机等电子产品是孩子往后生活的斧头镰刀。在孩子对其好奇之时,我们给予阻拦,着实不是教育的上策。教育的上策是懂得及时引导,顺势而为之,在教育者手里,人间的万物,皆是孩子学习的好教参。

不过,在着手引导孩子之前,我们要先去认真思考以下两个问题:孩子为何要偷着玩手机,而不能是光明正大地玩手机,我家孩子就是光明正大的拿手机;为何一定要孩子对父母真实,什么都说出来,真诚不等于实话实说。倘若我们能够将这两个小问题给弄清楚,我想我们多半都能理解孩子为何会把自己给藏在卧室,背着父母偷玩手机的了,而且还需以在家看书为由。想来,我们都是害怕被骗,讨厌被骗,觉得被骗是不好。但却忘了重要一点,孩子选择会骗父母,多半是因为明着玩手机会被阻拦。是人都不想自己喜欢的事儿被遭到他人的各种阻拦。而且还是以爱为由。

确实,孩子是年幼,自我约束力尚且不够,难免地会是贪玩一些,也因此就需要父母对孩子的学习等多上心。不然孩子就会在自己喜欢的事上,忘乎所以地沉醉下去。孩子因经验欠缺,往往会是喜欢上某些不合理的事儿,比方说手机赌博,我们应该帮助孩子把关过滤掉不合理的喜欢之事。然后在合理合法的喜欢上去用功。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将时间大把用于喜欢的事儿,其他的诸如学业等与成绩有关的事上,就要没那么多时间的了。那也许,我们要琢磨策略,思考能让孩子接受且改变的有效方法来去帮助孩子学着管理自己、管理时间,并尽可能地很好做到,学业与兴趣,两不误。以我的学习经历来看,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学生的根本任务是学习。孩子在学生时代理应是在扮演好学生角色前提去发展自己的兴趣,做自己的事儿,包括玩手机。一个人若是在学生时代就学会了兴趣与学业之间的时间把控,及至年长,乃至参加了工作之后,就往往会是能够较快融入社会,投入工作。因为他们已是学会了一手工作,一手兴趣。

这事关时间安排的小妙招,我觉得应该是交由孩子去安排,让自己学着去支配自己的时间,安排自己的作息,父母只是一个建议者、引导者与帮助者。父母要在这过程里头就将责任给交由孩子。每个人都对自己的时间负责。育儿好比是在经营公司,不懂放权,不懂职责分配,那个公司董事长是会很累的,而且还会经常性地吃力不讨好,给出爱,并为爱竭尽全力,却得不到应有的感谢,反而会是遭人讨厌。其实,从本质而言,学业成绩与时间安排是孩子的事儿,是孩子的职责之所在,在这过程中,父母就负责做好自己该做的,比方说能力范畴提供孩子学习方面的经济支持。余下的,就是孩子自己的事儿。对于初中孩子来说,最讨厌的大概就是老被管束而不得自由。因为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正处于人生第二逆反期,有了成人感的他们在为自我独立作抗争。

那很多妈妈就会有此担心,万一孩子成绩不好,及至若干年没有进入好的高中,怎么办。嗯,这是一个好问题。孩子没有进入好的高中,怎么办。回答怎么办之前,我觉得我们有必要来去思考一下“上学是谁的事儿”这一看似简单但很多妈妈都难以用行动回答出来的问题。这换句话来说,倘若孩子在进入学校的第一天就想着哪一天能够不必再上学,那我们想尽办法地让孩子上学,直至念完高中,上了大学,这是否有此必要。作为一个曾经学校的优秀生,我既并不觉得学校学习是孩子成长的唯一渠道,我也不认为逼迫能让孩子有着真正意义上的成长与超越。孩子真心想学习并渴望成长,就是没有机会进入上好的学校,Ta都往往能够有着十足的劲儿,在想尽办法地吸收营养。父母不要将孩子的路给定死在了唯一上。相反,我们应该是引导孩子从小就学会承担,承担职责,而这多半都是始于日常。亲子关系就是河水与河床的关系,河水与河床之间要界限明晰,各尽其职,并懂得自我管理,这亲子关系才能在秩序中流淌。

以我的观点来看,孩子若是真的不爱学习,那我们完全可以是鼓励孩子去探索手机。与手机有关的职业是有很多的。我们完全可以是在假期之时就带着孩子去各大手机商场做调查,去了解手机工作人员的生存状态,调查看似与初中学业分数无关,但却可能左右孩子人生。有些孩子因善于市场调查,及至往后生发对该领域的浓厚兴趣,从而开始奋发向上。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这地球的任何一个领域都能让我们大展身手,成就辉煌,关键在于孩子自己是否真的有所投入。不论什么,缺乏投入的工作是很难能够有成绩的。就我而言,平日里头,我会围绕手机与品牌来去探索学习,去琢磨品牌背后的故事,商业运作模式等等。演艺圈的韩雪也是一个科技迷来着,据说在演戏结束之后,就爱捧着电子产品等高科技在琢磨。

其实,物只是一个物,全在于我们怎么去用。手机不是孩子学业下滑的真正罪人。这就好比是少年少女恋爱,有人能在恋爱时成绩下滑,有人却能够在恋爱时学业猛进。而今,有些妈妈带着孩子在手机学绘画,有的妈妈则是与孩子一起在用手机学外语,有的妈妈更多是在聊天,在刷微博,在看段子,在无所事事般地消耗时间。就我而言,我是在手机下载一些与拼音、外语等有关的视频动漫,让孩子拿着手机在观看。看完相应课程之后,就允许孩子看点别的时髦动漫,并对着台词在跟读,自己有空就与孩子交流动漫内容,一块讨论,考考他的口头表达能力,与对动漫故事的复述能力。我不觉得动漫有什么不好。动漫也是小说来着。只不过说资讯承载的载体,有所不同。除了工作与学习,我严格要求自己不拿手机做别的其他事儿。自律是对自己的基本要求。任何一个人,自律都更多是自己对自己的要求,难以经由他人的管束形成。所以说,想要孩子成为自律的人,那父母就先去回观自身,看自己在哪些方面是做得还不够自律的。

实际上,电子产业界作为21世纪的新产业,其产品的更新换代是很快的。往往会是这般的样子,课堂还在讲着某个系统的第二代,可市场就已是出来了系统的第五代,这之前的好几代系统,都还没来得及更新到学生课本去呢。这就必然地要求孩子在课堂用功之余,就要有意识地接触市场新产品。不论什么,拥有它,使用它,琢磨它,我们才能了解它。所以说,我们不要见孩子玩手机就来气。理应先去弄清楚孩子拿手机在做什么,不要想当然地以为孩子拿手机就定是在玩。我们没有将身子给凑过前去,亲眼看到孩子是在拿手机玩,我们就没法断章取义地说孩子是在玩手机。说真的,见风是雨的姿态,不是育儿的最好。很多时候,见天狂风肆虐,那雨都未必会是来的呢。

还有就是,不要想着孩子一定要是将所有都与自己坦白。孩子已是进入青春期,属于成人的过渡期,我们要给孩子相应空间,以装秘密。一个孩子懂得安放自己的小秘密,及至成人,他们往往能够具备相应能力来去潜藏自己。人,终其要还是自己在面对自己。孩子首先是自己,其次才是别人家的孩子。父母首先是自己,其次才是别人的父母。我说这话并不是说父母与孩子要把自己给活自私。我是希望孩子与父母都能够有所明白,孩子先是他自己,然后才是我们的孩子,我们先是我们自己,然后才是孩子的父母,老人的孩子。所以,我们要懂得保护自己,清楚照顾自己,学会自我管理,然后才是善待亲人。保护自己的第一要务就是有自己的小秘密,并懂得守护他人的小秘密。孩子是不愿父母知道自己在玩手机的,那我们若是告诉了孩子,我们已经知道了孩子偷玩手机,那孩子的内心深处定会心生波澜的呢。这不仅不利于亲子关系的亲近,反而会是加大彼此关系的疏远,是时,孩子对我们父母的提防,就难免会有所加强。正常情况下的孩子,都会是这么做,这正可谓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就我而言,针对这事儿,我会选择睁只眼闭只眼,乃至于装作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在寻常生活里头,装聋是需要的,知而不言是重要的。这是人生幸福的小智慧。人要幸福,不是眼睛睁大,不容沙粒就可以的。必要时候,我们要学着如何去糊涂。心儿清明,眼身糊涂。这在育儿便是,我知道你在卧室偷玩手机,但我就是不吱声。我只是每天都像平常那样生活,竭尽所能地活美自己。若是得空,便可围绕手机、时间安排等搜集资料,整理之后,将其给打印出来,悄悄放在孩子能够看到的地方,比方说卧室书桌,让他接触,阅读,了解,并写上这么一句让孩子深感欣慰的话语,如,“亲爱的xx,你已进入初中,我很欣慰。这些资料也许对你学业有帮助。均衡时间,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我们就能一手优秀,一手兴趣,两不耽误。我相信你是能学会这些看似与背诵几个单词,攻克几道数学题无关的日常小技巧的”。余下的,就是孩子的事了。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在饭后等彼此心情不错,氛围轻松有余的时候,与孩子交流电子产品,从最近新出品的某手机入手,发表自己对手机等的看法,并鼓励孩子去发表自己的看法。看法是开放性的,本无对错,全在于我们是怎么看待这个事,以及所处的这个时代。这样的讨论看似与学业无关,但却能够在无意识间培养孩子的开阔性思维,不仅如此,我们还能近距离了解孩子。不要觉得我们很了解自家的孩子,孩子无时无刻不是在成长与变化,这一点在青少年身上尤其突出。但要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在投射他玩手机是不对的事儿。我们需要做的是让自己有正确理智的对电子产品的清醒认识。这就好比是滑冰,有的人很喜欢它,就去认真做,去琢磨,久了就成行家。如果说孩子看色情,那我们就要及时帮助孩子具有正确的性知识,比方说避孕套的了解与使用、性孕知识等。孩子看色情多半是为了探索性,这没什么的,父母自己要摆正思想,别觉得这要不得,性知识迟早要学习。儿童都有与性知识相关的绘本。性教育是门大学问来着

总而言之,青春期孩子正处于人生的第二逆反期,较之于三岁向自己的照顾者索要行为独立不同,这阶段的孩子是在向父母索要人格的独立。他们是很不喜欢被人管的时候,也因此,父母要懂得适当放手,不要再像对待小学生那样对待他们的了。教育不是我想怎样就去怎样的,教育是知己知彼之后的一种巧妙发力。倘若自己不大清楚对自家孩子的管束界限在哪儿,我们就要与孩子交流清楚,问一下孩子,哪些方面需要父母的监督,哪些方面就可以交给孩子自己来去学着自理的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他们所要学会的自理能力不仅是生活方面,更多是其他方面,比方说时间的自我管理,兴趣的自我培养,学业方面的自我管理。与其同时,父母要提出相应的要求,比方说不吸毒,不赌博,并告知理由,乃至于搜集赌博吸毒后的悲惨下场等相关资料,给自己阅读了解。当然,这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亲子关系的还算和谐。因为,人就是这么奇怪的动物,关系好了,一切好说。关系不好,给出人参,对方都会觉得你这是在对我投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