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医话 | 控制不住打孩子?真相就在这里!

医学指导: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科主任李艳教授

上次我们讨论了“打小孩”的危害性,则收到很多家长的疑问:“可是很多时候,小孩屡教不改,除了打也没有其他办法了……那怎么办呢?”子女屡教不改,也许是我们忽略了背后的真相。

真相一:父母养育方式的承袭

“我也是从小被打到大的呀,我怎么没事,就TA娇生惯养。”

“从小到大,只要我爸一根竹竿下来,我立马知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这不是很好的教育方法吗?”在咨询、门诊中遇到过父母对子女有肢体冲突、语言暴力的家庭,通常父母从小也在这样的“打骂”环境中成长,习得、认同并承袭了这样的养育方式。所以可能并不是子女“屡教不改”,而是父母只学会了“打骂”,此时不妨停一停,思考一下,是否有其他可替代的、更温和的正面管教方法。

真相二:亲子关系超过夫妻关系

有心理学家指出,夫妻关系才是家庭的定海神针,是家庭里最重要的第一关系。如果夫妻关系是家庭核心,拥有第一发言权,那么这个家庭就会稳如磐石。

但在很多家庭中,往往亲子关系会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夫妻矛盾就会转变累积成亲子矛盾。“屡教不改”成为子女为避免家庭矛盾而出现的方式,因为当“屡教不改”的行为增加时,家庭里面的所有注意力都会放在子女身上,从而忽略了当下的夫妻矛盾,这也是家庭关系的偏移带来的行为结果。“打骂小孩”不仅对管教TA毫无作用,还会增加与TA的隔阂。此时,调整家庭关系才是核心关键。每1-2周1次无领导式的家庭会议,宣泄家庭成员当中的负面情绪,从情绪中发现家庭关系中的问题,探讨家庭的互动方式,这可能对“屡教不改”的行为更有意义。

健康家庭关系:夫妻俩亲密并肩站立,小孩站在父母的前面中间位置,形成稳定的等腰三角关系,小孩要受到爸爸妈妈的同步呵护才有安全感。妈妈代表情感,爸爸代表理性,孩子靠情感来滋养内在的生命,靠理性来发展外在的世界。同时沐浴在来自父母双方的阳光雨露,孩子才能成长茁壮。)

真相三:不同年龄段的发展特点

个体成长过程中,每个年龄段都有其发展特点,有些情况可能是父母误解了子女,误以为TA的行为是对父母的挑衅,或是父母对其不同年龄段的发展和能力的不了解,产生了不实际的期待。

所以父母需要因其“发展特点”施教,在与子女沟通交流中,总体把握以下原则:

1、处理主要(核心)问题,忽略次要问题。甚至在无关紧要的小事上,父母可允许其尝试错误,让其自己体会事务的是与非,找到解决办法。

2、营造宽容、平等、自由的交流氛围。家长不轻易打断其表达,也不强迫TA接受自己的意见,允许TA有不一样的想法。

3、根据TA的性格特征适当调整,比如内向的小孩多鼓励,避免说教、批评等。

真相四:父母自身情绪的不稳定

多时候我们情绪爆发不见得是当下的事件引发,而是因为父母自己本身就积累了一些负面的情绪,子女的行为可能只是一个导火索而已

本身负面的情绪可能是工作上带来的,可能是身体不适带来的,也可能是因为和另一半闹矛盾带来的,总之就是自己本来就不舒爽。若遇上子女不听话,气真的就不打一处来,故可能把所有情绪通过行为发泄到TA身上,但其实对TA是相当不公平的。孩子也觉得委屈和莫名其妙:“至于吗,为什么呀,以前不也玩游戏吗,怎么今天就发这么大火呢?”

所以家长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尽量不要把任何负面情绪带到与子女的互动中,即沟通时就事论事,小孩就不会出现为了对抗而对抗的行为,这样也不会造成情绪的叠加,引发更大的矛盾和打骂。

若当你感觉无从下手时,不妨可求助专业人士,专家、老师、家庭心理咨询师等。为维系良好的亲子关系,需要多花时间,耐心,需要慢慢找到合适的家庭相处之道

李 艳

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中医师,国家2级心理咨询师。现为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主任。获得广东省杰出青年中医药人才称号,广东省中医院青年名中医、羊城好医生称号。现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睡眠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临床心身医学和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师承北京广安门名中医仝小林教授、陕西中医学院张学文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河南中医学院李发枝教授,在中医学术和医德医技方面深受名老中医熏陶。在多年的临床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伤寒六经”“脾胃论”为主的中医理论指导体系,尤其擅长运用“伤寒六经辨证”“脾胃论”相关理论指导治疗焦虑障碍、抑郁发作、睡眠障碍、惊恐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精神心理睡眠相关疾病。

接受过系统精神分析、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婚姻治疗、家庭系统排列、沙盘治疗等各流派心理治疗专业培训,灵活采用个人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家庭系统排列、沙盘游戏、情志相胜疗法等多种疗法,病种涉及各类睡眠障碍、抑郁发作、各类神经症、人际关系困难,青少年情绪行为障碍、婚姻家庭关系异常、亲子关系异常、职业适应困难等各类心理障碍。

出诊时间:周一、三上午(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门诊心理睡眠科),周四上午(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西区五楼特需门诊)。

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简介

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成立于2005年,建科14年来,发展迅速,诊疗病种全,综合服务能力强,全国影响力大。专科目前拥有临床医生9人,心理治疗师3人,年门诊人次超过30000,纯中医药治疗率接近95%,有效率达80%以上。

心理睡眠专科针对病种涉及各类睡眠障碍、精神障碍、心理障碍及一些疑难杂症。并调整人际关系不良、亲子关系异常、学习障碍、青少年适应障碍、婚姻关系异常等。

科室临床诊疗过程重视躯体治疗以及心理治疗,根据个体需要,治疗方案高度个体化。有选择性结合中药汤剂、针灸、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开展个人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睡眠认知行为治疗、催眠疗法、沙盘治疗、针灸等特色疗法,临床疗效显著,中医特色突出。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 马渌玲

执行编辑:何明坤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