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最优雅的先生——郑念

郑念(1915年1月28日-2009年11月2日),女,原名姚念媛,1915年1月28日出生于北京。 先后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北平燕京大学。

郑念,父亲是日本留学生,湖北省人,曾任北洋政府高官。郑念出生于1915年1月28日,因嫁给同在英国留学的中国学生郑康琪,故随夫姓易名为郑念。

读了郑念的《上海生死劫》,更加的走进了郑念的生活。即使生活拮据,她依然保持着优雅的生活方式。
在被关押的岁月中。她的双手背锁铐,她也要穿戴整齐,更不会因为疼痛而大哭博得看管人员同情,从而给她打开锁铐。
郑念认为那样大哭她不会。人不能悲情的活着。在关押期间,她的女儿被打死,她的亲弟弟揭发她。这一切她都只能忍痛接受。
那段黑暗的岁月,她独自一人默默地承受,想着因病而躲过一劫的丈夫。她的心中怀着他人。
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郑念时刻努力的优雅的活着。她顽强的生命力值得我们学习。
生活本来无色彩,爱好生活的人会过得五彩缤纷,不会的人,将生活过得黯淡无光。
灰土灰脸和光彩照人,是两种不同的观感。人生有太多的不确定,不确定今天还谈笑风生,明天却跌落黑洞。
爱生活,爱自己,穿着整洁,一尘不染,宛如落入人间的天使,谈笑间烟灰飞灭,挥手中步入桃花源。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是一种向上的力量,误入荷池,不爱深红爱浅红。
怀着慈悲的心,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不改生活的乐趣。
苍天为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开一扇窗,必将关一扇门。感谢苍天给了她优雅的气质,即使磨难重重,依然一笑作春温,化作万紫千红。
在《穆斯林的葬礼》中,多年后的母亲回来看女儿,却只能漫无目的的在那一片墓区走走,不知道哪一个埋着女儿娇嫩的身躯。
多年后看《上海生死劫》终于明白了,有些痛,痛彻心扉。才能明白夫子没什么会发出,天丧予,天丧予的哀恸。
对于郑念,那种痛无法用言语表达,痛到极致,就成为了一种逆生的力量,勇敢的活着,活出失去亲人想要活出的人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