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前最重要的战役,洪承畴本有13万大军,他是怎么作死的?
相关推荐
-
松锦之战,皇太极全歼洪承畴大军13万,放干明朝关外最后一滴血!
明朝与满清在关外的最后一场大决战--松锦之战,集结明军约13万,对决的皇太极拥兵约11万.账面上明军稍多于清军,火器配备也超过对手,但也不好说是绝对稳赢的优势. 松锦血战的结果,是明朝一方10万九边精 ...
-
洪承畴13万辽东精锐不敌皇太极,被迫投降,真相是什么!
明朝末年,内有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始终不能彻底镇压:外有努尔哈赤.皇太极清军的虎视眈眈.偏偏明末的皇帝崇祯又毫无治国理政的经验,生性多疑,并不信任能够挽救危亡的大臣,甚至诛杀了救驾有功的袁崇焕. ...
-
明朝将领卢象升战死疆场后,为何天下为之震动?
崇祯十一年十二月初五(1639年1月15日),卢象升带着崇祯一口气赏的三把尚方宝剑,和"总督天下援兵"的空衔,被清兵重重包围在顺德府巨鹿县贾庄. 与他一起身陷重围的,只有几千&qu ...
-
吴三桂能在明末闹出这么大动静,绝不是一次投降这么简单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孤寂寒光 <朝文社>(原<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 字数:2334,阅读时间:6分钟 吴三桂因为将从未被攻破的山海关交到了清人手上,成为了与石敬瑭一样 ...
-
松山激战历时十天,明军大败,清军获胜
松山激战历时十天,明军大败,清军获胜 皇太极从以前的失败中明白:关宁锦防线不可强攻,而要智取即围城.设伏.打援.攻坚.为此,皇太极做了三点部署: 第一步,屯兵义州.义州离锦州九十里,皇太极派军队屯田种 ...
-
吴三桂发家史:父子两代就成明末辽东最强将门?松锦大战坑队友都不受罚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佑陵 字数:4498,阅读时间:约9分钟 编者按:在之前冷兵器研究所关于山海关之战的一系列文章中,吴三桂可以说是决定性的人物.这个后世因为"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典 ...
-
松锦大战:洪承畴被俘,祖大寿投降,皇太极为大清奠定一代基业
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处,是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是明朝边防上最重要的一座关隘.这座关隘,把大明和大清分隔开来.要灭明朝,必先攻山海关,这是皇太极和大清官员的共识. 皇太极通过十多年时间 ...
-
明朝灭亡前三大诡异现象
明朝灭亡前三大诡异现象
-
明朝灭亡前,官员个个哭穷;明朝灭亡后,个个花钱买命,结果呢?
如果说朱元璋是最抠门的皇帝,估计他的那些大臣们都不会反对. 这位皇帝小时候吃的苦多,对于钱有着不一样的见解,认为给官员们少发点薪水,就可以杜绝贪腐现象.但不是每个人都向往朴素的生活,既然明面上没得到足 ...
-
祖训很多,藩王不带兵执行得最好,明朝灭亡前,发生尴尬事
大明祖制很多.有些随着时间推移而被朱元璋的后人打破,比如,太监不得干政.有明一朝,虽然太监之祸不如汉唐那么灾难深重,却也给百姓造成很大负担. 而有条祖制,却执行得极好,那就是强君权,弱藩王. 朱家子孙 ...
-
明朝灭亡前崇祯打开刘伯温遗画,发现其中早已画下自己的结局
<明史>记载,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崇祯皇帝在景山古柏树上自缢身亡,右脚赤裸,左足穿着鞋袜.而民间有史料记载,明思宗崇祯与大明王朝最后结局的一幕,早在明朝开国之际,大功臣刘伯温就用三 ...
-
复盘明清松锦大战,文臣作死掐灭明朝希望,洪承畴也沦为贰臣之首
复盘明清松锦大战,文臣作死掐灭明朝希望,文人误国比武人更甚 开篇之前,容我先设想一个画面! 一个武将屹立于战场之上,眼中只有敌人,心中寻思如何破敌,却不曾想身后传来催促声:快出兵啊? 随后,陛下传来了 ...
-
明朝和清朝的大决战,洪承畴的13万军队,为什么会全军覆没呢?
明朝和清朝的大决战,洪承畴的13万军队,为什么会全军覆没呢?
-
孙传庭、洪承畴、卢象升的能力、人品、延续明朝的作用分别如何排名?2
大明孙传庭 道化贤良释化愚,别问,问就是明粉 45 人赞同了该回答 不请自来,明末从来不缺名将,没啥可排名的,一群救火队员而已. 明朝末年,尤其是崇祯朝,有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认认真真做事的人不得好死 ...
-
明朝与清朝的大决战,洪承畴的13万军队,为何全军覆没
文史经典碎读 每天10分钟,读透文史,看懂经典! 公众号 作者:九鱼亭 校正/编辑:莉莉丝 全 文 约 2200 字 阅 读 需 要 6 分钟 松锦大战是明清之间的战略决战,此战后,明军主力几乎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