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是最受欢迎的体验形式:第一部分 “夜经济”助力城市发展

沉浸是更加全面的体验
体验消费是“夜经济”的主要特点
“大秦笔记”秦智勇
今日头条旅游领域创作者
中策院旅游分院副院长
中原茶旅小镇欢迎您
最近“大秦笔记”与白文导演就“演艺在夜经济以及景区发展中的走势”交流碰撞比较多。白导专注大型文旅演艺数十年,典型代表案例有西安大唐不夜城、梦境光雾山、衢州夜宴-根宫等。我们交流心得可总结为:沉浸是更加全面的体验,体验消费是“夜经济”的主要特点
第一部分 “夜经济”助力城市发展
2021年第一季度全国各地文旅产业复苏回暖中,以各种数字虚拟技术推动的演出、游览、展会等沉浸式文旅项目不下20场,其中武汉“满城樱花”数字光影秀、河南卫视的《清明时节奇妙游》引得无数网友点赞。
据艾媒数据中心统计,中国夜间消费规模约占总体零售额的60%,并在2017年就已经突破20万亿元大关,预测在2022年将突破40万亿。也就是说中国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所以“夜经济”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的增长点,更是一个城市经济影响力的提升板块。
夜经济”是指从当日18时至次日凌晨所发生的,以当地居民、游客为消费主体,以购物、餐饮、娱乐、休闲等服务消费为主要形式的经济活动。夜经济涵盖商业、交通运输业、餐饮业、旅游业、娱乐业等第三产业的绝大多数职业。夜经济包含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多元夜间消费市场。
夜经济”由来已久,100年前的“夜上海”便是中国最早期的先行者。2004年5月,青岛市成为首个专门出台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城市。而在2018年前后,北京、上海、重庆、天津等各大城市开始密集推进夜间经济政策、纷纷布局夜经济,夜经济再次火爆起来。这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商圈聚集,形成了夜市、酒吧街、深夜食堂、深夜书店等特色产品,不仅丰富和提升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更是提高了城市夜经济影响力。
打造“夜经济”重点是:规划夜间经济商圈,打造商圈特有属性。除了一些基础设施外,各大城市发展夜经济更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本土的文化特色。依托历史街区、地标性建筑、独特的自然环境等资源,讲述本土化民风民俗、历史典故、文化IP等故事,运用现代光影技术、沉浸场景等科技,策划仪式节点、表演活动等既有趣味又具美感的节目,引导当地居民与游客一起参与体验的独一无二的夜经济模式
比如南京“夜泊秦淮”,依托“一江一河”历史文化街区,打造集 “夜游、 夜娱、 夜购、 夜宵 、夜宿为一体的夜间经济产业链,每年吸引大量游客游览。
北京“三里屯”,从1995年第一家酒吧的出现,到现在这里云集了北京60%以上的酒吧,酒吧文化逐渐走向本土化、规模化,这是聚集效应的体现。
上海“徐汇夜经济”, 当酒吧、夜市成了夜经济的代名词后,徐汇区夜经济主打“静、雅、柔”,把环境、情调与氛围做到最好,提升消费者夜间经济品质和感受度。
哈尔滨“冰雪之城”,五光十色的冰灯已经成为冰雪之城哈尔滨的夜间旅游招牌,冰上自行车、冰爬犁、冰尜、雪圈等各种游乐项目吸引力全国各地游客。
还有西安的“大唐不夜城”……重庆的洪崖洞和九街……成都的九眼桥……
<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