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耀县药王山摩崖石刻,国一挑梁者!
鱼和先生从药王山北洞离开直奔摩崖石刻。一路上郁闷如果药王山摩崖造像不让拍摄该如何应对,来到这里发现此处的文保员不在岗,欣喜若狂!

路上见“醉翁石”,巨石上有几处石刻。
有款识的只有两处,“醉翁石”和“眠仙石”。前者为明万历年间刻,后者为清咸丰年间人侯振家刻。另外还有“拂云”、“悟石”和“二水在望”三处石刻,没有款识。
醉翁石是药王山北山中段,前后山分界点。再前行见一明代“开天锡胤”石坊,石坊上行是集禖宫旧址,也就是1989年迁建来的“耀县碑林”所在。与先生商议回程再观。复前行,见关帝庙遗址。

关帝庙遗址,尚存有一处摩崖石刻,为清道光十九年刻的“关平牵马”图,此外壁上还有几处题诗。石刻所在位置上方原建有关帝庙,不过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为配合水泥厂大搞生产建设,拆除了。如今空余此处石刻,石刻上周建有保护性顶棚。

↓关平牵马

↓关平牵马图左侧的吉祥图案
↓吉祥图案上方一溜儿清人题诗
这些诗都是对关平牵马有感而发。
↓耀县药王山成为国一,担当者就是这位于北山东段山腰处跨隋至明的摩崖造像。摩崖造像区上覆保护性建筑为1988年新建。
这处崖壁造像保存之完好,可见在刻凿第一尊造像伊始至最后一尊完结,造像一定不是露天状态存在,也就是说其上一定有殿呵护。这一点在殿外的两通明清碑刻、殿内第四窟处的题记处得到佐证。该处摩崖造像由西向东分为八窟。每一窟前面都有说明。
该窟风格杂糅,有时代渐进痕迹。说明标注为隋末初唐。

↓菩萨

↓阿弥陀佛坐像
↓明正德年间的《重建佛殿宇之记》题刻,由碑文得知这也是还愿碑,殿于弘治戊午岁落成。
↓第四窟唐观世音菩萨,这一窟还有两方题记。一方位西侧与第三窟邻近,另一方在中层东侧菩萨下方。两方题记都有碑拓印过的痕迹。
↓唐观世音菩萨
↓下图左侧观音菩萨下边有一方“万历四十年”刻《补修古佛记》。
↓这方“万历四十年”刻《补修古佛记》,鱼和先生这处题记都拍得不清晰,于是借来群友“古迹寻游”相关博文图片一用。隔空致谢!这方题刻底层应该还是一方题刻。也就是明万历年修补碑记覆盖了下层的一方题记。仔细辨识该碑文,碑文中有金大定九年曾造像一身。
↓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和说明中认定的圣僧(下图右)

↓第六窟宋金时期思维菩萨
↓思维菩萨

↓华严三圣

↓华严三圣左侧还有一佛一菩萨造像。
↓第七窟明代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

↓莲台座下石基浮雕出龙头
↓按理说应该是药师佛头光处有火焰纹,可此处却是日光菩萨头光上方有火焰纹。为了与月光菩萨区分开?还有下层雕刻人物,说明上称为供养人。可脚踏莲台、头顶头光、身着道袍的供养人,鱼头一次见!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