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行脏腑理论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人体的五脏与五行有着密切关系。

五行运行

  1. 1

    肺先行,万物由呼吸为首,脾为五脏之母(统血),肾为一身之根(原气、导源于肾包括命门,藏于丹田,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心包:无形,气之所出;三焦:无形,气之所经。

  2. 2

    脏腑五行循环:金→水→木→火→土→金

    对应为:阴经络:肺→肾→肝→心→脾→肺;

    阳经络:大肠→膀胱→胆→小肠→胃→大肠。

  3. 3

    脏腑五行相生关系(调理改善促进相生关系)-- 咖色线: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 →土生金

    肺助肾 →→→ 肾助肝 →→→ 肝助心 →→ 心助脾 → 脾助肺

    大肠助膀胱 → 膀胱助胆 → 胆助小肠 → 小肠助胃 → 胃助大肠

  4. 4

    脏腑五行相剋关系(药物副作用、空气污染、情绪等会引起相剋关系)-- 蓝色线:

    金剋木→→→→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 →→火剋金

    肺伤肝 →→→ 肝伤脾 →→→ 脾伤肾 →→ 肾伤心 →→→心伤肺

    大肠伤胆→→→胆伤胃 →→→ 胃伤膀胱 → 膀胱伤小肠 →小肠伤大肠

    人和自然是统一的,是协调的,人体的各个器官也是统一的,协调的。所以,五行学说,不仅把人和自然联系了起来,也把脏腑,形体,官壳,情感联系了起来。人体的各系统气的运动特征,也和五行相顺应。

    END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 1

    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2. 2

    1说明生理功能:

    肝:疏通气血,调畅情志(木性生长,升发,喜条达).

    心:心阳温煦,血得热则行(火性温热).

    脾:运化水谷,化生精微,气血生化之源(土生万物).

    肺:肃降(金性清肃收敛).

    肾:藏精,主水(水性滋润,下行,闭藏).

    五脏

    肝 东方 风 木 酸 筋 目

    心 南方 热 火 苦 脉 舌

    脾 中央 湿 土 甘 肉 口

    肺 西方 燥 金 辛 皮毛 鼻

    肾 北方 寒 水 咸 骨 耳

  3. 3

    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

    1)相生:木生火: 肝藏血以济心.

    火生土: 心阳温煦脾土以助运化.

    土生金: 脾气散精,上归於肺.

    金生水: 肺气清肃下行,通调水

    道以助肾水.

    水生木:肾藏精以滋养肝血.

    2)相克:木克土:肝木条达则疏泄脾的壅滞.

    火克金:心火温煦有助肺气宣发.

    土克水:脾运水湿可助防肾水泛滥.

    金克木:肺气清肃下行可抑肝气过度升发.

    水克火:肾水滋润以制约心火.

    相生 + 相克 = 制化

  4. 4

    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1 相生关系的传变:

    1)母病及子:

    肾病及肝,水不涵木--肾水不足,不能涵养肝木,形成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2)子病及母:

    心血不足,累及肝血亏--心肝血虚.

    心火旺盛,引动肝火--心肝火旺.

    2 相克关系的传变:

    1) 相乘:(1)一脏过盛,过分克伐被克之脏.如木旺乘土,即肝气过旺,影响脾的运化.

    (2)一脏过弱,不能耐受克制,因而出现克伐太过,如土虚木乘.

    2)相侮:

    (1)太过:暴怒而致肝火亢盛,对肺反向克制--木火刑金.

    (2)不及:脾土虚衰,不能制约肾水,出现全身浮肿--土虚水侮.

    母病及子,病情较轻;

    子病及母,病情较重。

    相乘传变,病情较重;

    相侮传变,病情较轻。

    END

用于疾病的诊断

  • 指导四诊:

  • 面青,喜酸,脉弦----肝病.

  • 面赤,口苦,脉洪数----心火亢盛.

  • 脾虚病人的面色青,为木乘土.

  • 心病病人的面色黑,为水乘火.

  • 2 推断病情

  • 1)主色(五脏本色)胜客色(应时之色),病为逆.

  • 客色胜主色,病为顺.

  • 2) 色脉相符为顺,色脉不相符为逆.

    END

用于疾病的治疗

指导脏腑用药

青色,酸味的药入肝,如山茱萸味酸入肝,补肝.

赤色,苦味的药入心,如朱砂色赤入心,镇心安神;黄连味苦入心,泻心火.

黄色,甜味的药入脾,如白术色黄味甘,补脾气.

白色,辛味的药入肺,如石膏色白味辛,清肺热.

黑色,咸味的药入肾,如生地色黑,滋养肾阴.

  1. 2

    控制疾病传变:

    见肝之病,知当传脾,当先实脾.

  2. 3

    确定治则,治法:

  3. 4

    根据相生规律

    (1)确定治则:

    补母:如肝阴不足可补肾.

    泻子:如肝火盛可泻心火.

    (2) 确定治法:

    如滋水涵木--滋肾阴以养肝阴.

    益火补土--温肾阳以补脾阳.

    培土生金--通过健脾来补肺气

  4. 5

    根据相克规律

    (1)确定治则:

    抑强:用於太过引起的相乘和相侮.如

    木旺乘土:治宜疏肝.

    土壅木郁(土气太过侮木):治宜运脾.

    扶弱:用於不及引起的相乘和相侮.

    土虚木乘(贼):脾胃太虚,引起肝脾不和.

    土虚水侮:脾胃太虚,引起肾水反克.

    (2)确定治法:

    抑木平土:即疏肝健脾,用於木旺乘土或土虚木乘.

    培土制水:用於脾虚不运,水湿泛滥的水肿胀满.

    佐金平木:用於肺虚无力制肝而肝旺者.

    泻南补北:即泻心火,补肾水。用於肾阴不足,心火偏旺.

    精神疗法:

    怒伤肝,悲(肺金)胜怒;

    喜伤心,恐(肾水)胜喜;

    思伤脾,怒(肝木)胜思;

    忧伤肺,喜(心火)胜忧;

    恐伤肾,思(脾土)胜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