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生可以重来

文:罗楷铭 聂传安
根据安排,初中三年有12本必读之书,一学期两本。本学期为《海底两万里》和《骆驼祥子》。当我们还在前一本书里畅游的时候,忽见二班罗楷铭同学的《骆驼祥子》的“读后问”就出来了——他在想:如果在命运的关节点上祥子有另一个选择,他的人生会不会是另一种样子?
这个问题,我也想知道……

要是能重来,祥子你会有其它选择吗?纵观你的一生,若不是遇见他们,你会不会过得更好?(“他们”,下面应该有所指)
你还会拉那个光头吗?(一问)
在你“一落”之前,两个军阀互斗,当时很多车夫都不大出来拉车,只有你不怕兵,还出来拉。在拉一个光头的时候,你被当兵的抓走了,车被拐走,人也做了壮丁。(简介情节)
如果你不去拉光头,还会有命运的“一落”吗?(这是偶然,还是必然?)

你还会给曹先生拉车吗?(二问)
在“二落”之前,你专门给曹先生拉车。曹先生人很好,有一次,你在给曹先生拉车时,曹先生摔下来,他也没骂你。可是有一天,你拉车时发现有人骑单车追踪你,那个人就是孙侦探,他骗光了你所有的钱。(简介情节)
如果你不给曹先生拉车,还会有二落吗?(这是偶然,还是必然?)

但是细一想,这是不是又有点“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味道?如果没有光头,你是不是就没有那三匹骆驼,是不是也不会被人取名为“骆驼祥子”?如果没有曹先生,你是不是连车都拉不了多少呢?(虽有不幸,也有所得。不幸与所得,哪个对你更重要呢?)
所以如果没有他们,你的生活会不会一定就比现在好?(这个问题,估计让任何人都难以回答)
如果人生能够重来,你将会再做怎样的选择?(这一问题既是问祥子,也是在问所有的人)

一本书读完,对书反馈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读后感是学生常写之类型,但很容易套路很容易庸俗很容易“千人一感”,不易写出个性写出灵性写出内心深处的感受。
而楷铭读祥子后,没有去“感”,而去“问”,所问的问题也会引起我们的深深思考:所有的偶然里是不是有所必然?如果另选人生路,就一定会好一些么?
这样的问题,放在所有的面前,都是沉甸甸的。

人生无常。人生无法预测明天,人生更无法回到昨天。
所有的询问,只能是后来者对曾经不幸的同情与遗憾,并希望以这种方式来缓解不幸对自己造成的阅读痛苦。
所以,人生没有如果。
但能不断地追询“如果”,正说明骨子里有不断涌现的善良与悲悯。
也许我们会觉得楷铭的“如果”还浮于现象不够深刻,但在他的善良与悲悯面前,我们只有心存深深的敬意。

(楷铭此时正与同学们在山里头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