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G视频 | 她将“光”融入到画布中,以光作画
2021年7月2日至9月5日,龙美术馆(西岸馆)主展厅将呈现美国艺术家玛丽·阔思在亚洲的首场美术馆专题个展“以光作画”。
展览由29件大尺幅作品构成,突出阔思横跨60年艺术生涯中的重要创作,包括她始于1968年开创性的“白光”系列;1970年代的“黑光”系列;以黏土为基底的“黑地”系列;“拱门”和“内光带”系列;还有以氩气作为填充的“灯箱”系列,以及一件纪念碑式、无需支撑的“束”作品。
本次展览着重呈现阔思对绘画进行的持续而复杂的研究,探索了光的显现及其带来的现象学体验,并且锻造了阔思之于抽象及二十世纪艺术史而言的独特地位。

玛丽·阔思,无题(白光系列),布面玻璃微粒及丙烯,243.8×1036.3cm,1994 ©玛丽·阔思,由凯吉克画廊及佩斯画廊提供
玛丽·阔思1945年出生于美国加州伯克利,中学期间初次邂逅抽象表现主义艺术,达到痴迷程度,可以说是“一入抽象深似海,从此具象是路人”。她和老师观看约瑟夫·阿尔伯斯、汉斯·霍夫曼的作品,一看就是好几个小时。阔思12岁的时候,临摹德库宁的作品,还撰写了12页关于德库宁艺术的论文。
在阔思看来,上世纪60年代搞艺术“是没什么出路的,不到万不得已都不会想到去做这个”,而她坚定地走上了创作这条路,其早期创作——从异形画布到氩气灯箱——在1960年代广获好评。
此后的半个多世纪,玛丽·阔思一直致力于建构独特的绘画实践以及高度凝练的视觉语汇,它们充满了各种常被认为难以调和的元素:动势的笔触、精准的几何构图、严苛的精简到白、黑和三原色的色彩运用。

玛丽·阔思,无题(白,黑,蓝,斜截边),布面玻璃微粒及丙烯,198.1×594.4×10.2cm,2019 ©玛丽·阔思,由凯吉克画廊及佩斯画廊提供
然而,这些“难以调和的元素”在阔思对材料的创新处理下,对光线进行着捕捉与折射,从而具有了特别的质感,同时确保我们对其画作的理解能够随着光线的变化或是我们在空间中的位置移动而产生相应的改变。
阔思让人类感知固有的抽象特性能够被观者所体会,而不仅仅是被依稀地看到。
相 关 展 览
LONG 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