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纪实 | 水月庵里写春秋(62)

                62

1983年3月29日,星期二。学校里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这一天中午,天阴沉沉的,好像要下雨。前几天连续不断地下雨,地上已经很泥泞了。中午时空气更加沉闷起来,小鸟在树上抖抖翅膀,瑟缩着脑袋,在唧唧地叫着。

学校西边,围墙外就是宽阔的机耕路,本来行人稀少的路上忽然增添了很多人,而且他们脸上神情焦急。不止是机耕路上充满了人,而且在各条通往学校的道路上,人都一下子多了起来。

这一切,都在预示着学校里将要发生什么严重的事故了。

恰在这时,有一个学生背着书包,急急地跑出了校大门。

有一个家长就拉住他问道:“学校里发生什么事了?”

学生说:“学校里正在大动武呢,我是在老师钉窗子时跳窗才跑出来的。”

这时,有很多家长就更加着急了起来,一下子就引起了很多家长的嚎哭。

“不得了了,妈呀,儿呀……囡呀……”

这些男女家长们双手向前在空中抓着,好像前面有个恶魔似的,其状态恰像向前游泳的姿态,有的连脚都软去了,还在拼命地往学校里跑,拼命地抓,有的脚软瘫倒在地上,呼天抢地地哭喊……

人越聚越多,没多久,整个学校就被家长包围了起来,校园里熙熙攘攘像闹市。

学校领导和老师们都在规劝家长,但全校才二十几个老师,家长却有几百个,根本就是杯水车薪。家长们不管老师同意不同意,就直接到自己子女的教室里叫人,令其子女立即回家,不得在校停留。

有的学生不肯回去,家长就冲进教室里去拖,有的夫妻两人一前一后,一个拖,一个推,教室成了闹剧的场所。哭的,闹的,笑的,围观的,劝解的,说明的,什么都有。

唉!这像什么学校啊,简直闹翻了天似的。这种情景从中午十一点半开始,一直延续到下午四点半,整个下午,学校就没有上过课。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洪塘公社各村里有一个谣传:在校学生(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均要打一种针,这种药水打进去,男子只能活36岁,女子不能生产。说南马、南溪、黄田畈都已打过了,今天下午三时要到洪塘公社来打。打针的人都是从外地派调来的,他们开着汽车来,突然袭击。又说,独生子女不打,干部子女不打,教师子女不打。

有的地方传得更神了,说某地方,他们看见孩子就像抓小猪猡一样,抓起来就打,男的打在头上,女的打在腰部(也有的说女的打在阴门上)。

得了此消息的家长们,他们都着急了,纷纷丢下手里的活,跑到学校里来,要把他们的子女叫回去,说:“人都无用了,还读书做什么?”

到了下午2点钟的时候,学校里已经挤满了来接子女的家长,有的父亲来,有的母亲来,有的夫妻同来,有的爷爷奶奶跟着来,一家来三四个人的家庭不在少数。有用自行车来接的,有用拖拉机来接的,好像电影里救难友的情景一般,车水马龙,络绎不绝,这个景象,令我喟叹不已。

我和其他老师一样,费尽了口舌,向家长做解释。告诉他们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可他们一点也听不进去,吵着一定要把子女叫回去,说要请假几天。

我说:“现在学习这么紧张,不要让他们浪费了黄金时光啊!我们要相信政府,残害下一代的事情是不可能做的。计划生育固然要搞,但也不会搞到孩子的头上去呀!国家和民族的兴旺要靠下一代的人,假如真的那样,我们也不会同意这样做的。何况根本就没有这种事呢?你们还是放心地回去好了,让孩子们安心地读书吧。”

可是家长们根本听不进去,宁可信其有,不愿受害后再后悔。

有一个看上去大约40来岁文质彬彬的家长对我说:“老师,你说的话是不错的。但这是国家秘密。你们现在当然说要相信政府,政府我们当然相信呀。但也不能太相信,太相信的人,就非吃亏不可。比如物价的涨跌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今天说某某东西要跌价或涨价,去问有关的同志,他们总是说'根本没有这回事’,事实不出几天便证实了。共产党只要听到一种风声就要注意了。再说今天发生的这件事,起初,我也认为根本不可能的,是谣言。但政府失信的事做得太多了,让我们老百姓摸不着头脑。我们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我们做上辈的,为来为去,还不是为了孩子?孩子都没有希望了,我们还活着干什么?”

另一个家长说:“再说了,你们到了那个时候,也是没有办法的,谁都捧自己饭碗的,现在你们说'我们担保’,到了时候,你们谁也保不去的!这是国家干的事。我这话,你要不要听?”

我说:“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国家绝对不会做这种缺德的事,人道还是要讲的。如果真这样做了,那国际影响会如何呢?邓小平是举世瞩目的三起三落的政治家,难道这个都不懂?我还是规劝大家回家干活去吧,绝对不会有这种事情的,请放心,放心地回去吧。”

又一个家长说:“这事是很难说的,纣王不是指腹为女吗?江山就是这样败下去的,否则,江山怎么败的下去呢?

我无话可说!什么也不能说!什么也说不出来!民众对国家的认识,危矣!这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尽管我们每个老师都费尽了口舌,说得唇干舌燥,但学校里还是热闹非凡,直到5点多钟,家长们才渐渐地散去。

此刻,太阳早已钻进地皮层里去了。

欢迎关注“流水船歌

欢迎点赞和留言,欢迎转发和赞赏

(0)

相关推荐

  • 杏坛杂谭:终将赔不起

                             终将赔不起                                            鲁人         一名初一的学生,入学不到一年, ...

  • 长篇纪实 | 水月庵里写春秋(113)

            113 学校五点钟吃晚饭,我常看书或备课到深夜12点钟以后才睡,晚上九点多的时候,我就饿了,为此,我买来了一个煤油炉,晚上饿的时候,我就可以烧半夜餐吃了.我还买来了筒面,有时从家里带来 ...

  • 长篇纪实 | 水月庵里写春秋(106)

                    106 1984年8月18日是我村陆良金出殡的日子. 良金在我村也算是个有名的人物.他是独自佬,不曾娶妻生子.年轻时候,身强力壮,成了大队副业队里的人.后来不知什么原因 ...

  • 长篇纪实 | 水月庵里写春秋(105)

    105 陆锡衍是1984年8月初去世的.据说是肝里患了什么毛病,肚子胀得鼓鼓的,临终的时候,人已瘦得皮包骨头了.他终身务农,一生不曾娶妻生子,晚景很是惨淡. 推算起来,他也是我的远房本家,住在后塘沿的 ...

  • 长篇纪实 | 水月庵里写春秋(104)

                        104 暑假去浦江县城,本来是想呆一段时间跟蒋锦荣学无线电技术的,但那只是我的一个幻想而已,人家是工作单位,每天都有很多的事情要处理,哪有时间来教你呢?在那里呆 ...

  • 长篇纪实 | 水月庵里写春秋(103)

                   103 七月初,接到高中同学蒋锦荣的来信:暑假请一定来我处玩.他是黄田畈公社岩下大队人,宁波商校毕业后分配在浦江县五金公司技术修理部. 7月10日,我坐汽车去浦江,经过了 ...

  • 长篇纪实 | 水月庵里写春秋(102)

    102 学校食堂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它既是大家吃饭的地方,也是大家各种消息交汇的地方,大家喜怒哀乐都可以在这里表达. 有一天,学校食堂为了改善老师伙食,买了几条大青鱼来,苏兰姐在修鱼.来食堂的老师看到 ...

  • 长篇纪实 | 水月庵里写春秋(101)

    101 "六一"儿童节,是小学生的盛大节日.为此,公社在王凡大会堂里举行庆祝大会.儿童节本来是儿童的节日,对于初中生来说关系不大,因为初中生是不作为儿童来看的,也不放假.但公社召开 ...

  • 长篇纪实 | 水月庵里写春秋(100)

                    100 5月31日下午3点钟,学校召开初三学生毕业典礼大会,要求初一初二学生也一起参加.毕业典礼在校内小操场进行,小操场在北排教室的前面,中间有一个水泥砌成的司令台,平 ...

  • 长篇纪实 | 水月庵里写春秋(99)

                    99 农历四月下旬,正值小满节气,田间的麦子已经泛黄成熟.民间谚语说:"小满小满,麦粒渐满."今年的节气比以往要稍早一些,还没有到芒种时,麦子就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