倬彼甫田
倬彼甫田
《诗经欣赏》—小雅 ‧北山之什·《甫田》
(峻岫)
这是西周时期农业获得大丰收后,祭祀土地神和祖先,而“省耕”的诗歌。
倬彼甫田,岁取十千。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
今适南亩,或耘或耔,黍稷薿薿。攸介攸止,烝我髦士。
以我齐明,与我牺羊,以社以方。我田既臧,农夫之庆。
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士女。
曾孙来止,以其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攘其左右,尝其旨否。禾易长亩,终善且有。曾孙不怒,农夫克敏。
曾孙之稼,如茨如梁。曾孙之庾,如坻如京。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黍稷稻粱,农夫之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甫田》,刺幽王也。君子伤今而思古焉。刺者,刺其仓廪空虚,政烦赋重,农人失职。”[《毛诗注疏》]也就是说这是一首讽刺农人“失职”的诗歌。农人为什么失职?因为“政烦赋重”。从诗歌的大意来看,看不出这首诗歌有什么讽刺意味。说“农人失职”,也是毫无道理,诗中明明有“农夫克敏”的话。所谓“政烦赋重”的解释,也没有反映在诗歌中。诗歌只不过是写了“祭方灶,祀田祖,皆所以祈甘雨,非报成也。”[清·方玉润《诗经原始》]诗歌中有“或耘或耔”,以及“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的句子。“耕耘”是概括的说农事活动;“祈雨”则是祈祷风调雨顺的活动,可见诗歌就不是直接描写农事活动的,何来“农人失职”之说?朱熹说:“此诗述公卿有田禄者力于农事,以奉方社田祖之祭。”[南宋·朱熹《诗经集传》]这是有道理的。“方社”是四方之神。“田祖”指神农氏。也就是说这首《甫田》是祭祀四方之神,和神农氏,以及祖先的诗歌。不是什么讽刺周幽王的诗歌。主要是“言于此大田,岁取万亩之入,以爲禄食。及其积之久而有馀,则又存其新而散其旧以食农人,补不足助不给也。”[南宋·朱熹《诗经集传》]所以说《甫田》就是一首“王者祈年因以省耕也。”[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诗歌共分四章。第一章,诗人写道:“倬彼甫田,岁取十千。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今适南亩,或耘或耔,黍稷薿薿。攸介攸止,烝我髦士。”
“倬”:是广的意思。“甫”:是大的意思。“十千”:极言很多。“有年”:就是丰收之年。“陈”:陈粮。“食”:作动词,给人吃食的意思。“薿薿”:茂盛的样子。“攸”:乃,就。“介”:长大。“烝”:进呈。“髦士”:英俊的人士。诗歌大意:
土地广大无边,每年收获千万担。陈年粮食吃不完,分给农人饱餐,自古就有好年。今日我来南垣,看着播种培土,黍稷长得茂盛,又是一个大丰收,犒赏精英粥饭。
第二章,诗人写道:“以我齐明,与我牺羊,以社以方。我田既臧,农夫之庆。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士女。”
“齐明”:即粢盛,祭祀用谷物。“社”,土地神。“方”四方神。“臧”;指丰收。“御”:迎接的意思。“田祖”:指神农氏。诗歌大意:
贡献我的膏粱,献上牛羊美酒,祭祀社稷四方。既然取得大丰收,就来庆祝欢唱。弹起琴瑟鼓擂响,神农田祖仙降。祈祷降下甘霖,生长黍稷五谷,老少男女得养。
第三章,诗人写道:“曾孙来止,以其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攘其左右,尝其旨否。禾易长亩,终善且有。曾孙不怒,农夫克敏。”
“曾孙”:祭祀者自称。“馌”:送饭。“田畯”:农官。“旨”:美味。“易”:治理。诗歌大意:
曾孙祭拜先祖,还有老婆儿郎,送上南亩稻粮。农官非常高兴,招呼身边农夫,大家都来分享。庄稼长得很好,收成喜人欢畅。曾孙不用发怒,农夫勤奋非常。
第四章,诗人写道:“曾孙之稼,如茨如梁。曾孙之庾,如坻如京。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黍稷稻粱,农夫之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茨”:圆形的谷堆。“梁”:形容长方形的谷堆。“庾”:露天粮囤。“坻”:小丘。“京”:冈峦。诗歌大意:
曾孙喜获丰收,粮食堆满仓房,还要堆到屋梁。就像小山小丘,还需更大粮仓,再装上几万车厢。小米黍子都丰收,农夫前来欢庆。祈求上苍赐福,保佑万寿无疆。
这首《甫田》就是一首丰收之后祭祀土地神、神农氏以及祖先的诗歌。诗歌共分四章。第一章“泛口农政大端作起。”[清·方玉润《诗经原始》]诗人先说,“倬彼甫田,岁取十千。我取其陈,食我农人。”田地很多,广大无边,耕种田地,多打粮食,“自古有年”,大家才能好好地活着。因此我会到“南亩”,去督促耕田培土,让五谷生长地好好的,只有多打粮食,农人和“髦士”才能都有饭吃。“烝我髦士。”“蒸”是进献的意思。“髦士”,就是“俊士”。第二章,诗人切入正题,就是祭祀。打下粮食首先用来祭祀,饲养牛羊也用来祭祀。祭祀谁?“以社以方”。“社”就是社稷神,俗称“土地爷”。“方”就是四方神。东西南北,山川河流都是神。农耕社会,靠天吃饭,一切与农业有关的方面都是神灵。然后就是举乐,以迎接“田祖”。神农教稼穑,神农氏就是“田祖”。还要祈求上苍,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第三章,直接说祭祀,“曾孙”是谁?曾祖父的孙子就是曾孙。他就是祭祀的主持人。这一章主要说,农业收成好,主要是农民勤劳,因此“曾孙”不用发怒,不用骂人,只是讲明耕作的道理,也就是“省耕”,农民自然发奋耕作。“故田间之人顺呼王者为'曾孙’也。王者省耕,至于尝其馌食,古王之爱民重农如此。”[清·姚际恒《诗经通论》]第四章,就是祈求,祈愿,希望粮食堆满仓,粮食多得装满十仓,再装满大车。装饰盘满钵满。“全篇章法一线,妥帖周密,神不外散。”[清·方玉润《诗经原始》](署名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