倬彼甫田

倬彼甫田

《诗经欣赏》—小雅 ‧北山之什·《甫田》

(峻岫)

这是西周时期农业获得大丰收后,祭祀土地神和祖先,而“省耕”的诗歌。

倬彼甫田,岁取十千。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

今适南亩,或耘或耔,黍稷薿薿。攸介攸止,烝我髦士。

以我齐明,与我牺羊,以社以方。我田既臧,农夫之庆。

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士女。

曾孙来止,以其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攘其左右,尝其旨否。禾易长亩,终善且有。曾孙不怒,农夫克敏。

曾孙之稼,如茨如梁。曾孙之庾,如坻如京。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黍稷稻粱,农夫之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甫田》,刺幽王也。君子伤今而思古焉。刺者,刺其仓廪空虚,政烦赋重,农人失职。”[《毛诗注疏》]也就是说这是一首讽刺农人“失职”的诗歌。农人为什么失职?因为“政烦赋重”。从诗歌的大意来看,看不出这首诗歌有什么讽刺意味。说“农人失职”,也是毫无道理,诗中明明有“农夫克敏”的话。所谓“政烦赋重”的解释,也没有反映在诗歌中。诗歌只不过是写了“祭方灶,祀田祖,皆所以祈甘雨,非报成也。”[清·方玉润《诗经原始》]诗歌中有“或耘或耔”,以及“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的句子。“耕耘”是概括的说农事活动;“祈雨”则是祈祷风调雨顺的活动,可见诗歌就不是直接描写农事活动的,何来“农人失职”之说?朱熹说:“此诗述公卿有田禄者力于农事,以奉方社田祖之祭。”[南宋·朱熹《诗经集传》]这是有道理的。“方社”是四方之神。“田祖”指神农氏。也就是说这首《甫田》是祭祀四方之神,和神农氏,以及祖先的诗歌。不是什么讽刺周幽王的诗歌。主要是“言于此大田,岁取万亩之入,以爲禄食。及其积之久而有馀,则又存其新而散其旧以食农人,补不足助不给也。”[南宋·朱熹《诗经集传》]所以说《甫田》就是一首“王者祈年因以省耕也。”[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诗歌共分四章。第一章,诗人写道:“倬彼甫田,岁取十千。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今适南亩,或耘或耔,黍稷薿薿。攸介攸止,烝我髦士。”

“倬”:是广的意思。“甫”:是大的意思。“十千”:极言很多。“有年”:就是丰收之年。“陈”:陈粮。“食”:作动词,给人吃食的意思。“薿薿”:茂盛的样子。“攸”:乃,就。“介”:长大。“烝”:进呈。“髦士”:英俊的人士。诗歌大意:

土地广大无边,每年收获千万担。陈年粮食吃不完,分给农人饱餐,自古就有好年。今日我来南垣,看着播种培土,黍稷长得茂盛,又是一个大丰收,犒赏精英粥饭。

第二章,诗人写道:“以我齐明,与我牺羊,以社以方。我田既臧,农夫之庆。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士女。”

“齐明”:即粢盛,祭祀用谷物。“社”,土地神。“方”四方神。“臧”;指丰收。“御”:迎接的意思。“田祖”:指神农氏。诗歌大意:

贡献我的膏粱,献上牛羊美酒,祭祀社稷四方。既然取得大丰收,就来庆祝欢唱。弹起琴瑟鼓擂响,神农田祖仙降。祈祷降下甘霖,生长黍稷五谷,老少男女得养。

第三章,诗人写道:“曾孙来止,以其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攘其左右,尝其旨否。禾易长亩,终善且有。曾孙不怒,农夫克敏。”

“曾孙”:祭祀者自称。“馌”:送饭。“田畯”:农官。“旨”:美味。“易”:治理。诗歌大意:

曾孙祭拜先祖,还有老婆儿郎,送上南亩稻粮。农官非常高兴,招呼身边农夫,大家都来分享。庄稼长得很好,收成喜人欢畅。曾孙不用发怒,农夫勤奋非常。

第四章,诗人写道:“曾孙之稼,如茨如梁。曾孙之庾,如坻如京。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黍稷稻粱,农夫之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茨”:圆形的谷堆。“梁”:形容长方形的谷堆。“庾”:露天粮囤。“坻”:小丘。“京”:冈峦。诗歌大意:

曾孙喜获丰收,粮食堆满仓房,还要堆到屋梁。就像小山小丘,还需更大粮仓,再装上几万车厢。小米黍子都丰收,农夫前来欢庆。祈求上苍赐福,保佑万寿无疆。

这首《甫田》就是一首丰收之后祭祀土地神、神农氏以及祖先的诗歌。诗歌共分四章。第一章“泛口农政大端作起。”[清·方玉润《诗经原始》]诗人先说,“倬彼甫田,岁取十千。我取其陈,食我农人。”田地很多,广大无边,耕种田地,多打粮食,“自古有年”,大家才能好好地活着。因此我会到“南亩”,去督促耕田培土,让五谷生长地好好的,只有多打粮食,农人和“髦士”才能都有饭吃。“烝我髦士。”“蒸”是进献的意思。“髦士”,就是“俊士”。第二章,诗人切入正题,就是祭祀。打下粮食首先用来祭祀,饲养牛羊也用来祭祀。祭祀谁?“以社以方”。“社”就是社稷神,俗称“土地爷”。“方”就是四方神。东西南北,山川河流都是神。农耕社会,靠天吃饭,一切与农业有关的方面都是神灵。然后就是举乐,以迎接“田祖”。神农教稼穑,神农氏就是“田祖”。还要祈求上苍,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第三章,直接说祭祀,“曾孙”是谁?曾祖父的孙子就是曾孙。他就是祭祀的主持人。这一章主要说,农业收成好,主要是农民勤劳,因此“曾孙”不用发怒,不用骂人,只是讲明耕作的道理,也就是“省耕”,农民自然发奋耕作。“故田间之人顺呼王者为'曾孙’也。王者省耕,至于尝其馌食,古王之爱民重农如此。”[清·姚际恒《诗经通论》]第四章,就是祈求,祈愿,希望粮食堆满仓,粮食多得装满十仓,再装满大车。装饰盘满钵满。“全篇章法一线,妥帖周密,神不外散。”[清·方玉润《诗经原始》](署名 原创)

(0)

相关推荐

  • 十方:【诗经】小雅甫田注译

    遠山之巔,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温其如玉. 十方:[诗经]小雅甫田注译 小雅甫田注译 倬彼甫田,岁取十千.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今适南亩,或耘或耔.黍稷薿薿,攸介攸止,烝我髦士. 以我齐明,与 ...

  • 句龙何在?从《诗经》的“以社以方”和《周易》的“直方”说起

    <周易>的坤卦爻辞中,有"直方"一语,天文学家冯时认为"方"是指东宫青龙的房宿,此论极为正确,但其说还有待展开,略述如下: 一.房星与"方 ...

  • 诗经:维天之命|诗经全文及译文阅读

    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假以溢我,我其收之.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 关键词:诗经,祭祀 解释翻译[挑错/完善] 是那上天天命所归,多么庄严啊没有止息. 多么庄严啊光辉显耀,文王的品 ...

  • 十方:诗经 豳风七月注译

    十方:诗经 豳风七月注译 豳风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注释: 七月:周历七月,即夏历五月. 火:即 ...

  • 《诗经》课堂:《 齐风·甫田》/ 解析:闻天语 / 薛红诵读(第1775期)

    妥说 文史 | 艺术 | 诗词 | 文苑 | 经典 | 诗经 天语说: 宋代朱熹<诗集传>:"比也.言无田甫田也,田甫田而力不给,则草盛矣;思远人而人不至,则心劳矣.以戒时人厌小 ...

  • 许倬云:我对伟大人物已不再有敬意与幻想

    左起:费孝通.许倬云.金耀基 许倬云先生,国际知名历史学家,美国匹兹堡大学荣休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许倬云先生是江苏无锡人,1953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史学系,1962年获得美 ...

  • 寻得自己的世界|许倬云答十三邀观众

    在上条推送<2020年都过去49%了,你还有什么问题吗>中,十三向大家征集了对许倬云先生的提问.今天,许先生就其中的一些问题,答复了<十三邀>观众,关于理想.力量感.寒门贵子. ...

  • 人为何活着?许知远对话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

    人为何活着?许知远对话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

  • 清·金云倬诗词(江阴)

    金云倬(1780-1837),一名焕章,字坤方,江阴人. 春风 花信几番过,冲融气渐和. 临风怀思处,自觉化工多. 春雪 莫道韶光早,当春雪正寒. 霏霏过柳岸,不作柳绵看. 杏花 春意闹何许,枝头深红 ...

  • 许倬云:中国哲学精神,不垮不张狂

    作者丨许倬云 △左起:费孝通.许倬云.金耀基 许倬云先生,国际知名历史学家,美国匹兹堡大学荣休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许倬云先生是江苏无锡人,1953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史学系, ...

  • 许倬云:读书人的虚伪,源于欲望

    许先生全家福 ■许先生自称有福之人,念书时遇到好老师,成婚时遇到好老婆,连先天性残障也让他"得了好处的" 1930年出生,孪生兄弟健康,他不是---手掌内曲,双脚无踝,足背向地,成 ...

  • 许倬云 | 从历史看人物:刘邦和朱元璋为例

    本文约5000字,预计8分钟读完 今天讲的题目--从历史看人物,多多少少补足我新出版的<万古江河>一书中没有谈到的一些问题.我一辈子研究的是文化史和社会史,基本上我的著作里没有帝王将相和英 ...

  • 思维导图 | ​​​​​​历史学家许倬云:成全自己的3种思维

    2020-10-15 原创 赞赏小侠 笔记侠 2020-10-15    *思维导图是用国产软件XMind做的哦~笔记侠有一个神秘的组织,里面的人都研究怎么做思维导图,好奇请加小师妹. 原文传送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