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25)

本条是讲太阳中风服桂枝汤不得法而大汗出,服桂枝汤应当是“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而本条服桂枝汤“大汗出”,“令如水流漓”自在言外,说明治不得法。服桂枝汤后,假如覆被过厚助汗而大汗出,脉由缓变为洪大,洪大是阳明脉,但现在只见阳明脉,不见阳明心烦、口渴,说明此洪大脉不是阳明脉,而是太阳阳气盛于外,脉由浮缓变为洪大,仍然可以给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不可以脉误作白虎汤证治疗而成坏病。

如果服了桂枝汤,大汗出后,出现形如疟疾,并且一日只发作二次,即条文说“一日再发者”,这与23条“一日二三度发”对比,病情较轻,而且是大汗出之后,所以用桂枝二麻黄一汤调和营卫,兼去风寒小邪。

有的注家认为,服用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是太阳中风不得法;服桂枝汤“形似疟,一日再发”是风寒均有之证。前者继续用桂枝汤治疗,后者是风寒俱感,应改用桂麻合方。其实临床上不必拘于风寒之病因,而且风寒本为一类,六淫之邪不能独伤人,常夹风而来,所以风寒俱感较为常见。调和营卫,小发汗,治疗风寒俱感轻证,为仲景法中之法,故出三个小发汗方剂(即前桂枝麻黄各半汤、本条的桂枝二麻黄一汤、27 条的桂枝二越婢一汤),为临床开发连续治病之法。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

桂枝一两十七铢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去节)十六铢 生 姜(切)一两六铢 杏仁(去皮尖)十六个 甘草(炙)一两二铢  大枣(擘)五枚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本云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今合为一方。将息如前法。

臣亿等谨按:桂枝汤方: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麻黄汤方: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今以其算法约之,桂枝汤取十二分之五,即得桂枝、芍药、生姜各一两六铢,甘草二十铢,大枣五枚。麻黄汤取九分之二,即得麻黄十六铢,桂枝十铢,杏仁十五个九分之四枚,收之得十六个。二汤所取相合,即共得桂枝一两十七铢,麻黄十六铢,生姜、芍药各一两六铢,甘草一两二铢,大枣五枚,杏仁十六个,合方。”

桂枝二麻黄一汤就是十二分之五桂枝汤和九分之二麻黄汤合 方,其比例为三十六分之十五比三十六分之八,也就是十五比八的关系,约为二比一,所以叫桂枝二麻黄一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