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人变聪明的博弈论

博弈不单指下棋,而是可以引申到人与人之间互动的过程,按其结果和所获利益可分为零和、正和、负和。

所谓零和博弈,是指在某次互动中,一方的收益正好等于另一方的损失,或者说双方最后所得利益和之和为零。比如体育比赛,一方的胜利必然以对方的失败为代价,即使是平局,双方利益之和也为零,这就是零和博弈。

正和博弈的概念出现较晚,但更晚出现的能准确描述它的概念是双赢。比如闲暇时间帮朋友个忙,自己获得友情和尊重,朋友获得帮助解决了问题,这就叫做双赢或正和博弈。再比如顺风车,同样的路多带一个人,自己多赚点钱,也为他人降低了出行费用,并提供了便利。其实大多数正常交易行为,都是双方获利甚至多方获利的正和博弈。像外卖小哥及时给你送来午餐,你吃的愉快,小哥也赚了快递费,其他还有饭店、电商平台等等都是获利方。

再有就是负和博弈,就像前些时候那些关停顺风车的叫嚣。关了顺风车,平台受损,开快车的司机受损,单身女性出行安全性受损(官方数据显示,当年与网约车有关的杀人案2起,与出租车有关的79起)。这种行为博弈的结果,就是各方都受损的负和博弈。

既然正和博弈能让各方获益,那为什么还会有人选择损人不利己的负和博弈呢?

就像美国商务部对华为做出的制裁决定,导致华为撤回上千名为未来5—10年发展做研发的科学家,回来补由限购令造成的窟窿(任正非称为补窟窿)。另一方面华为公开喊话欧洲有能力的企业,你们生产多少芯片我就要多少,如果没钱建厂,华为可以给预付款,帮你们把厂先建起来。在这里,除了可能受益的欧洲企业,主要的相关方华为公司和美国相关企业都将受损,妥妥的负和博弈。那美国商务部是不是傻?

史蒂芬·平克解释过类似现象,他认为在涉及多方互动的情境中,人们做出的选择无法决定他们将进行零和博弈还是非零和博弈,因为博弈就是人类世界的一部分。如果忽略了一些选项,人们可能会将一个非零和博弈当成零和博弈,而且最终真的会导致收益损失相加为零的结果。

因此,当我们知道了人际互动中的博弈理论结构(正和、负和、零和),则无需道德说教或是情绪的煽动,人们自然就能做出有价值的选择,让大家都变得更安全、和谐、富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