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藏作品](5169)中日韩和东盟青年科学家碰撞创新火花
相关推荐
-
青年科学家探讨科教合作与生物健康农业发展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1-05-14 08:54 X 研讨会在杨凌举行 学者作主旨报告 5月12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丝绸之路(杨凌)生物健康农业产业联盟.山仑院士工作站和生命科学学院承办的丝路 ...
-
中国参与 + 多边主义真香定律!
2020-11-15 18:25:02 本文刊发于<环球财经>2020年10月刊,原标题为<RCEP年内有望签署,"疫后选择"加速东亚经济一体化> 作者 | ...
-
东盟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主任常军红一行访问我校
发布时间:2018-01-15来源:宣传部 夜晚模式 1月12日下午,东盟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简称AMRO)常军红主任与高级经济学家李文龙博士访问我校.我校副校长方华.姚玲珍会见了来宾. 会谈前 ...
-
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
做好产业振兴大文章,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是广西发展的短板,推动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牵住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发展思路,培 ...
-
中日韩及东盟联合声明:RCEP计划2022年1月生效
凤凰网财经讯 据日经中文网报道,日本.中国.韩国.东盟(ASEAN)的经济负责人9月13日召开了线上会议.会后的联合声明中关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列入了争取到2022年 ...
-
中日韩合作是东亚合作的动力源
中评社北京12月23日电(记者 徐梦溪)中日韩三国共同发布了2021年"东亚文化之都"当选城市.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2日主持例行记者会,在介绍疫情期间的中日韩各领域合作情况时表示, ...
-
一衣带水—中日韩青年书法家邀请展
一衣带水-中日韩青年书法家邀请展 时间:2021年7月4日-9月19日 地点:济南,信尚美术馆 9月11日拍摄
-
三亚经济共同体的分工
三亚经济共同体的分工
-
方略时评:以共同繁荣为目标缔造和合东亚
方略时评:以共同繁荣为目标缔造和合东亚 | 方略 当今世界,是一个合作不断深入的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彼此利益交融.兴衰相伴.安危与共.面对层出不穷的 ...
-
[首藏作品](6449)争论终结!我国科学家证实银河系反银心子结构起源于银盘
争论终结!我国科学家证实银河系反银心子结构起源于银盘◎本报记者 陆成宽这一发现终结了星波荡漾银河的又一争论.5月8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来自该台与西华师范大学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利用郭守镜 ...
-
[首藏作品](6382)疫情再来怎么办? 科学家开出终极药方——“同一健康”
疫情再来怎么办?科学家开出终极药方--"同一健康"◎本报记者 张佳星仅一种新型冠状病毒的全球大流行,目前已经导致了300万人的死亡.但在医学微生物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建国的知识库 ...
-
[首藏作品](6239)前瞻布局基于科学的产业创新
前瞻布局基于科学的产业创新培育先发优势的引领性发展基于科学的产业,主要依靠重大科学理论的突破,带来原理.方向和技术路线.技术平台的重大变化,引发产业深度变革.◎胥和平 雷家骕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 ...
-
[首藏作品](6010)别让“合法侵权” 浇灭原始创新激情
别让"合法侵权"浇灭原始创新激情记者观察◎龙跃梅 俞慧友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打好种业翻身仗",并强调"加强育种领域知识产权保护" ...
-
[首藏作品](5973)冀永强委员: 科研创新呼唤“悬赏制”
冀永强委员:科研创新呼唤"悬赏制"本报记者 王迎霞两会声音"为了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府应积极探索更加开放.更加灵活的科研管理模式,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创新的积极性 ...
-
[首藏作品](5925)统筹协调上做文章,让创新效能倍增
不再"九龙治水",云南洱海的水清了统筹协调上做文章,让创新效能倍增◎本报记者 赵汉斌 近年来,云南省科技厅启动了专业机构管理科技计划项目试点工作,全面组织.协调.推进科技创新工作. ...
-
[首藏作品](5809)韩鲁佳委员: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韩鲁佳委员: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代表委员履职记◎本报记者 马爱平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但是人才队伍紧缺仍是新时代"三农"工作中的短板.在此情况下如何发挥国家公派留学工作在乡村振 ...
-
[首藏作品](5723)五个倍增!广西科技创新要跑出“加速度”
五个倍增!广西科技创新要跑出"加速度""十四五"开新局◎本报记者 刘 昊站在2021年广西科技创新工作会议的发言席上,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玉涛一脸自信 ...
-
[首藏作品](5427)月球“土特产”太珍贵 科学家“一土多吃”榨出最大价值
月球"土特产"太珍贵 科学家"一土多吃"榨出最大价值实习记者 娄玉琳凝聚了无数航天人心血与智慧的1731克珍贵月壤样品该怎么用.在哪些领域使用才能更大地发挥其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