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少不得要治脾,治好患者多年肩周炎后...

肩周炎少不得要治脾,治好患者多年肩周炎后,她感叹道:治不治得好,还是看大夫怎么治啊!医生没了良心,又何谈治好病一说

马上要入冬了,冬季寒邪入侵,肩周炎患者最难熬的时候。我常常想,怎样才算一个好医生。以前一直觉得,能把病治好就是好医生,后来才发现,并不是这个样子。

之前一位肩周炎患者找上我,女性,60了,什么症状?就是左侧肩膀疼。就是无缘无故的疼痛。一开始疼得轻,后来越来越重。同时,左侧肩膀皮肤不温,总觉得发凉,睡觉的时候必须用棉被把左肩膀给裹住,不然就受不了。

到后来,她的左侧肩膀除了疼痛,活动也受限,不能做外旋的动作。医院确诊肩周炎,开了些药,以及一些筋骨贴,效果不大,然后患者想到了找中医,就来到医馆。

刻诊,见患者全身乏力、面色发黄、舌淡苔白,脉象沉迟无力,疼痛处发凉。

于是我开了副方子给她:当归、丹参、透骨草、生地、黄芪、桂枝、香附、羌活、制川乌、制草乌、甘草。

结果怎么样?不过3剂药,患者疼痛大为改善,能动的幅度也大了。效不更方,我调整剂量让患者继续服用,去掉了川乌和草乌。

三诊时,患者症状皆平,疼痛消失。

如同我标题所说,患者这些症状,逃不脱一个脾虚气弱,沉迟无力的脉象,淡白舌,以及萎黄的面色,还有全身乏力的特点,都在提示我们,她的脾,太虚弱了,体内的气也不足。

中医讲,脾主四肢,主肌肉。脾弱,气血无法濡养肢体,这对肩膀来说,就不是好消息。因为啥?

因为肩膀这个地方,作为重要关节,一方面需要大量气血濡养,一方面易受风寒湿邪。如今脾虚气弱,气血失养,肩关节就容易发病。

患者最初的时候,疼痛很轻,而且疼痛原因不明,这就要高度考虑,是不是气血失养了。脾虚在这里,占了最主要的病因。

接下来,肩部气血越来越弱,于是正气越来越不足,那寒邪、血瘀等等这些因素都会接踵而来。

因为你正气虚弱啊,小妖小怪肯定会欺负你啊。于是,她的疼痛加重,肩部欠温,一直到不得不用棉被来外裹肩臂。

脾虚在前,邪气袭扰在后,最终引发血瘀,令不通则痛。这时候怎么办啊?看看我们的方子:

黄芪,补气扶正,然后用桂枝来温行经脉;香附理气止痛。这些,用于解决“虚”的一面。

同时,用羌活、制川乌、制草乌来驱散风寒湿邪,这是解决“邪”的一面。

最后,用当归、丹参、透骨草、生地来活血化瘀、通经活络,这是在解决“瘀”的一面。

所以啊,万病源于五脏六腑,五脏失调,就容易引起疾病。中医辩证就是在这里凸显。

患者其实在来之前,去过医院好多次,但很明显,效果都不行,对自己绝望,更对医生失望。我很能理解那种感觉,所以我一直恪守本分,研究各类病情。

越研究越觉得中医有魅力,中医前辈留下的东西,是经过多少年,多少人的洗涤才得以传承,你可以不相信中医,但又怎么可以不相信历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