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为啥一直治不好,关键是没找准地方,...

肩周炎为啥一直治不好,关键是没找准地方,抓住脾虚就对了!为什么总有人说:中医就是用看舌头治病的?

之前在网络上,看到有人说,中医用看舌头的方法来治病,跟闹着玩儿似的,这也有人信?

在专业的人、或者稍懂一些的人眼中,这种言论无疑是可笑的。但在不懂得人看到后,可能会受到不正确的引导。

舌诊是看舌质和舌苔。舌质反映脏腑气血的虚实,可知正气的盛衰;舌苔反映病邪性质和病位深浅,可知邪气的消长。

但是,舌诊固然重要,但也不能代表一切,这只是望诊的一部分。望闻问切,缺一不可,才能全面的了解病人的情况。

现在的中医越来越少,其中还有不少打着中医旗号招摇撞骗的,真正合格的、优秀的中医更是稀少了,所以也导致了大家对中医的误解越来越深。

之前,接诊一位患者,来了坐在那啥也不说,就盯着我看,过了几秒钟,我问她哪里不舒服?

谁知她说:“一看你功夫就不到家,人家厉害的老中医看一眼什么都知道了,都不需要问。”

我有些无语,回道:“那我确实不到家,那既然来了,就按我的流程走呗。”

我见她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象沉迟无力,感觉她精神疲倦。

我便问她:“是不是食欲不振,消化吸收差,四肢乏力。”

患者连连点头,说没错,又把自己的情况一一道来。

怎么回事呢?是肩膀痛,越来越严重,而且肩膀发凉,睡觉时得专门把肩膀裹住。整个手臂不能较大幅度的活动。

患者还说:“吃的西药、中药,贴的膏药都用了不少,都没什么作用,这次要是还看不好啊,我就不治了!”

于是,我便给开了方子:丹参,当归,透骨草,生地,黄芪,党参,桂枝,香附,羌活,制川乌,制草乌,甘草。

患者服药三剂后,疼痛就有所缓解,胳膊外展后伸的幅度都有提升。

接着又服十五剂,肩膀不痛了,整条胳膊恢复正常,胃口也好了。

相信有懂的朋友已经明白了,这患者的根本问题就是脾气虚弱。

她沉迟无力的脉象,淡白舌,以及萎黄的面色,还有全身乏力,食欲不振,都表明了是脾虚、气弱。

脾主四肢,主肌肉,脾弱,气血无法濡养肢体。肩膀作为重要关节,需要大量气血濡养,又加上风寒湿邪,导致发病。

先是脾虚,后有寒湿侵袭,形成血瘀,所谓不通则痛,所以肩膀疼痛、发凉。

把思路理清楚之后,方子就很好理解了。

用黄芪补气扶正,党参补中益气、生津养血,香附理气止痛。这些来解决脾气虚弱的问题。

用羌活、制川乌、制草乌来驱散风寒湿邪,桂枝温行经脉。这里解决寒湿的问题。

最后,用当归、丹参、透骨草、生地来活血化瘀、通经活络,这是解决血瘀的问题,通则不痛。

所以,大家要知道,虽然患者吃中药治好了病痛,但这其中每一步,都是经过医师严格把控的。

要八钢辩证,四诊合参,审内查外,整体统一,辩证求因,审因论治。每一步都不得马虎,这无疑是需要耗费大量精力的。

我现在也上了年纪,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只能在诊病之余,写些东西,供读者朋友们借鉴参考。非专业读者,要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