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这一天格外值得记录
走过的路,读过的书,苟且过的生活,
都记在这里。

「图片 @ 开哥随手拍」

1/
早晨四点,辽西朝阳天已大亮,鸡鸣狗吠夹杂着不知名的鸟鸣,让人忍不住回味一句被表演的越来越俗气的话——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然后就继续忍不住替那些早起的虫鸣不平。
想到食物链和鄙视链,这是两条既残酷而又现实的链条。每一个人都各就其位,不论你占据哪个位置,事实上你总是链条中并不绝对占据上端的那一个人,你往链条的上端看,总有人站在更高处。
就像7月31日这一天,它远比12月31日靠前得多,但它毫无疑问又远远落后于1月31日。在链条中,尤其鄙视链的链条中,没有谁会处于鄙视链的绝对前端。
那些自以为有优越感的人,也无非都是链条上一只虫子,顶多是一只鸟而已。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在自己的位置上,努力过好属于自己的一生,就已经很不容易,又何必想得太多。有胡思乱想的时间,还不如去读几页书。
2/
我不知道那些越来越无觉的老年人,到底处于生物链的哪一位置。
窗外很早就有睡不着觉的老年人,将随身听打开到最大的音量,听不清楚他们在听什么,只听见歇斯底里的噪音。
那声音就像寂静无声的夜里,突然传来接连不断的摔碎碗盘的声音,激烈刺耳。偶尔更大一声爆裂,突然间有被锋利的瓷片割伤皮肤的感觉。
我知道,即便如此音量,这些随身携带随身听的老人,他们也未必听得见。
有时候,他们只是用这种他们再也听不见的声音,来对抗余生的寂寞与孤独,来掩盖他们早已深度耳聋的事实。
有些遗憾的是,这些老人正在被冷漠裹挟着涌入鄙视链中最荒凉的位置。
我想,是因为浅薄和虚荣填满了每一颗现实功利的人心,这些人在鄙视链上就像无头苍蝇一样撞来撞去,最终将人性和亲情都撞击得七零八落。
无论如何,这都不是正常的事。
3/
我搜索了一下7月31日,很多关于这一天的消息,我只看那些历史大事件,以及历史上这一天有哪些名人出生和死亡。
1944年7月31日——法国作家、飞行员圣埃克苏佩里在执行飞行任务时失踪。
在所有大事件中,这一条让我内心受到触动。
圣埃克苏佩里?这难道是创作了《小王子》的作者吗?顺着链接查阅下去,果然是。
我恍惚之间明白了《小王子》为什么是那样一种场景,他的故乡为什么是一颗名为B612的小行星。
当年给孩子阅读《小王子》时候,总感觉有一种隐隐约约的忧伤隐藏在文字中,我一直没有思索出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此刻,我应该是找到原因了。
在75年前的这一天,在圣埃克苏佩里永远消失在10000米高空的这一天,44岁的圣埃克苏佩里早已在一年前,将他内心无数情感都隐藏在了书写《小王子》的每一个字母中。
其中,有一种情感就是忧伤。
我准备把《小王子》找来,再好好的读一遍,我要为当年感觉到的忧伤找一个安放的地方。
7月31日这一天:
英国女作家,创作了《哈利波特》系列的作者J·K·罗琳出生了。我之所以对J·K·罗琳印象深刻,是因为她用无与伦比的想象创作出的故事,过于夸张,却又有给我豪不玄幻的亲切感,更重要的是,我的孩子也特别喜欢她的故事。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在这一天人生落幕。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是他经典的《自由与爱情》。
只不过,我并不是因为这首短诗对他印象深刻,而是因为他另外两句诗:
愿意做自由人呢,还是做奴隶?
你们自己选择吧,就是这个问题!
或许,这至今依然是一个震撼人心的问题,毕竟,我发现很多很多人都选择了做奴隶,尽管,有时候难免被迫。
这样一看,出生与死亡何其简单。
30年也好,100年也罢,在历史这条直线上,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微乎其微的一点点而已,原本没有任何值得炫耀的秘密。
4/
7月31日,是整个7月最后一天。
最后一天,总值得怀念,这符合人性,拥有时候不会珍惜,失去时候往往追悔莫及。
两年前的今天,我坐在三里屯三联韬奋书店的地板上,记下了这样一段话:
在今天,我的想法丝毫没有改变。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