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你千年,看芍药漫山遍野

春天余兴未了,倏忽就是初夏。立了夏,梅子青青,树荫森森,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流光容易抛人去,不免让人恐慌红颜渐老。所幸还有芍药,这妩媚的芍药,妖娆了翠绿的初夏。年少有梦,花开时节,总想插上翅膀飞去千年帝都洛阳看牡丹,去人间天堂苏杭看芍药。 现在安静地在家门口,在许家山原石古村,就可以看芍药漫山遍野。看这大片的绿肥红瘦在晚风中摇曳,慢慢便浮上一种悠远浪漫而惆怅的感觉来,古典,唯美,还有淡淡的忧伤,就像即将西下的夕阳泛着绚美朦胧的霞光,使人产生一种流连忘返的审美境界。这毕竟已是暮春难得的艳光,夏天浓浓的绿荫将漫天席卷而来。

芍药因其花形妩媚、花色艳丽,谐绰约之音为芍药,迄今已有三千多年以上的历史,目前世界上芍药品种已将近千种,都是十九世纪初由我国传到英美后培植出来的。在我国古典文学里,草木皆有感情有思想,所以芍药也是很有特色的文学意象。或褒或贬,人们总是喜欢强行让花草树木承载着自己的感情,随着个人的喜好任意东西。就像这些在梯田中穿行的人,个个看花的女子,名义上似乎在欣赏芍药的美丽,其实她们更愿意把芍药作为背景与点缀,在花丛中肆意摇摆穿梭,来映衬自己的花样年华。

谁说“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莲花洁身自好、年年如约,其实芍药开花分寸也拿捏得很好。被誉为花仙与五月花神的芍药既不在盛春繁花乱开的时节去凑热闹,也不在牡丹前面争妖艳,“风雨无情落牡丹,翻阶红药满朱栏”,正如其名花相、花后,她就像个识趣的辅佐大臣或贤内助,在牡丹花王零落的时候,她悄然而热烈地为春末夏初补白。因为芍药开花比较迟,它还有一个名字叫殿春。

更难得的是,芍药多情,古代男女交往,以芍药互赠,表达结情之约或惜别之情,正如西方的玫瑰,她是中国本土当之无愧的情花,被尊为七夕节的代表花卉。“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满腔脉脉柔情,如柔弱的深闺怨妇,弥漫着一种伤春惜别的情感。《红楼梦》“史湘云醉卧芍药裀”里的芍药,则因了史湘云透露出娇憨可爱,酒后史湘云芍药花下醉卧青石板,蝴蝶相伴香梦沉酣,芍药铺满了她的全身,红香散乱引来蜂蝶翩翩,比之香妃别有一番韵致。

也有人热烈赞美芍药花:“那如新安红芍药,透日千层红闪烁,碧云透出紫琉璃,风动霓裳凝约,我闻种花如种玉,尽日阴晴看不足。”在诗人笔下,芍药花美不可言,但芍药不仅是美丽多情的花瓶,也不仅是能知进退的贤能,她的肉质块根还是现在常用的中药材—白芍。
据传,东汉神医华佗为研究中草药方便,在宅前建了个药园,他种药草、建药房,向人们传授技艺。有一天,一位外地人送给华佗一棵芍药,他把它种在屋前,仔细研究了芍药的叶、茎、花之后,觉得没有什么可用。

某天,华佗在灯下看书至深夜,忽然屋外传来女子的啼哭声,他抬头向窗外望去,只见朦胧月色中有一位美貌女子,掩面啼哭。华佗颇感纳闷,推门而出,却不见其人,只见那女子站的地方是棵芍药。华佗心中一惊,难道她就是刚才的那个女子?他看了看芍药花,摇了摇头,自言自语道:“你自己全身上下无奇特之处,怎能让你入药?”转身回屋读书去了。

谁知刚刚坐下,啼哭声又飘然而至,再去看时,还是那棵芍药。反复几次,皆是如此。华佗觉得蹊跷,喊醒睡熟的妻子,将刚发生的事说于她听。妻子说:“药园里的一草一木,到你手里都成了良药,被你用来救活了无数病人,独有这株芍药被冷落一旁。想来你是没有弄清她的用处,感到委屈了吧。”华佗听罢说道:“我尝尽了百草,药性无不辨得清楚,该用什么就用什么,没有错过分毫,对这芍药,我也多次品尝过,确实不能入药,怎么说是委屈她呢?”

事隔几日,华夫人血崩腹痛,用什么药也不见好转,她便瞒着丈夫,挖起芍药根煎水喝。不过半日,腹痛渐止,又服了二日,其病全无。她把此事告诉了丈夫,华佗才意识到自己忘了研究它的根,着实委屈了芍药。后来华佗对芍药的肉质块根(白芍)做了细致的试验,发现它生品长于平肝,麸制长于养血、敛阴,酒制长于活血,碳制长于止血,是味十足的好药。

所以万物生长皆有用,草木有情、花鸟有义,如果你不这么觉得,肯定是还没发现它们的好处。静静地发现身边的美,慢慢地觉察别人的好,这何尝也不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温馨提示:许家山芍药最佳观赏期是五月上旬.
□ 撰稿:花开花落
□ 摄影:乡土宁海工作室
□ 编制:花开花落
□ 审核:木子叶寒
□ “宁海县乡土文化俱乐部”出品

“传播乡土文化,弘扬宁海精神”,感谢“宁波东胜”对“乡土宁海”微信平台的支持。赐稿邮箱nbnh3889@163.com
乡土宁海
xiangtuni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