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论 | 中国历代印论选辑(十)

(0)

相关推荐

  • 一方印,四条边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今天参加一个好友的酒席.他在一个书院工作,所以请了一些书法家,现场为亲朋好友赠字.大家围在一起观摩,好多人排队求字.两位老师也不厌其烦,按照求字者的意愿写字.我看到他们在最后盖印的时候 ...

  • 印谜溯源

    刻印一艺,源自古代钟鼎碑碣的镌勒文字,世称金石篆刻,有着悠久的历史.篆刻与诗.书.画.谜,同为我国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 印章之始,本作证信之用,但由于它所具的独特艺术形式,历来为人欣赏,很早就与诗.书 ...

  • 全章款风卷葵-民国紫砂壶

    这个风卷葵紫砂壶是民国的,壶上只有一处印章,在盖沿部位,印款是"全章".近代叫全章的做壶人有-邵全章,至于是否是邵全章的作品则比较难判断,文中有一图我把一把邵全章晚年制作的,壶把上 ...

  • 书法印章有几种?

    书法印章有几种?

  • 印论 | 中国历代印论选辑(二十三)

    静水无痕 巫娜 - 天禅3 印母▪节段 五观 刀笔在手,观则在心,手器或废,心乃亡存,以是因缘,名为五观:曰情.曰兴.曰格.曰重.曰雅. 情 情者,对貌而言也.所谓神也,非印有神,神在人也.人无神,则 ...

  • 印论 | 中国历代印论选辑(十 九)

    印谈·节段 沈野 日事柔翰,一遇费力事,辄厌畏成疾,余近来日作一二印,觉腰背间痛,数日稍缓,一月后,即日作数印,亦不觉自苦矣.夫子游艺之旨有以哉.内养家谓人身如户枢,不稍劳之辄生蠹,觉此技有益于文人. ...

  • 印论 | 中国历代印论选辑(十 七)

    印谈·节段 沈野 刻古人未尝刻之字,全在处置得宜,刻古人未尝刻之刀法,全在心得之妙,谓之不离不合,又谓之即离即合,彼不能法古者无论矣.即步亦步.趋亦趋,效颦秦.汉者,亦不如无作.   余昔居斜塘一载, ...

  • 印论 | 中国历代印论选辑(十 四)

    滄海巫山 (Live) 巫娜 - 天禪-3 印谈·节段 沈野 余尝见人以古铜印磨去其字,易以己名,所谓弃珠玉而得敝屣,深为可痛.有用本姓,古印取名字就之者,此虽穿凿焉,其好古之意不浅. 昔黄蘖禅师与一 ...

  • 印论 | 中国历代印论选辑(十 二)

    喫茶趣 巫娜 - 茶界 印谈·节 段 沈野 今世富贵,但知有象牙而已,间或有用金石玉者,其意亦在适观耳,初不知印章之妙也.湖州司理谢在杭斋中,置印数匣,皆灯光.鱼冻,近日所仅见者. 石之贵重者曰灯光, ...

  • 印论 | 中国历代印论选辑(八)

    学古编 三十五举(节段) 三十一举曰: 凡印文中有一二字忽有自然空缺,不可映带者,听其自空,古印多如此. 三十二举曰: 凡印,仆有古人<印式>二册,一为官印,一为私印,具列所以,实为甚详. ...

  • 印论 | 中国历代印论选辑(一)

    论    篆 李阳冰 吾志于古篆,殆三十年,见前人遗迹,美则美矣,惜其未有点画,但偏旁摹刻而已.缅想圣达立卦造书之意,乃复仰观俯察六合之际焉. 于天地山川,得方圆流峙之常:于日月星辰,得经纬昭回之度: ...

  • 文彦博:穷自然之变化 取笔墨之率性——中国历代宰相书法系列之十

    中国历代宰相书法系列之--文彦博 穷自然之变化 取笔墨之率性 文彦博(1006-1097) 文彦博(1006-1097),字宽夫,号伊叟,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史称&qu ...

  • 茗茶丨辛丑年之七绝选辑十六首

    审核:征西  组稿:邪月儿 编辑:林淞月 辛丑年之七绝选辑十六首 mingchadezuopinxiaoji 茗茶的作品小辑 无眠随感 夜阑枕上久沉吟,新句难成叹不禁. 阵阵虫蛙帘外噪,听来无一是乡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