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相关推荐
-
七十四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74) 这一条论述太阳蓄水重,致水逆的证治.太阳"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是指太阳中 ...
-
六经辨证中的合病
原创 莫金乙 我在基层用经方 3天前 我在基层用经方2021-04-27 第136期 每日一写,每日更新 公众号:我在基层用经方 今日分享:佳明老师讲六经辨证中的合病 这个合病并病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形 ...
-
七问五苓散
赖海标 五苓散出自汉末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十大名方之一,具有通阳化气.利湿行水的功效.论中有关五苓散的条文共有11条,分列如下: <伤寒论>中有8条: 第71条:太阳 ...
-
不解肌或误汗病邪入里用五苓两解表里二法
----------读<尚论>学<伤寒论>-8 19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多服暖水,汗出愈.(原文74条) 伤风证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74
7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这条是对五苓散证做个总结,并且提出了水逆证. 太阳中风证原本就有发热,已经过了六七天了,医家使用了汗法进行治疗, ...
-
玉液汤 。口渴饮水不解。渴欲饮水,水入则吐,五苓散主之。 口渴,大量喝水而渴不解
玉液汤 .口渴饮水不解.生山药(30g) 生黄芪(15g) 知母(18g) 生鸡内金(6g) 葛根(5g) 五味子(9g) 天花粉(9g) [功用] 益气滋阴,固肾止渴. [主治] 消渴.口常干渴,饮 ...
-
十、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躁)〔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原文241
十.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躁)[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原文241 [郑论] 按既经下后,应当通畅,复见六七日不大便,反烦不解,腹满,定是下时,而邪 ...
-
四十一、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四肢关节疼痛之甚。),微呕,心下支结(心下感觉支撑闷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原文146
四十一.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四肢关节疼痛之甚.),微呕,心下支结(心下感觉支撑闷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原文146 [郑论] 按伤寒至六七日,所现仍是太阳表证病情,但有微呕 ...
-
十八、伤寒六七日不利,便发热而利,其人汗出不止者,死,有阴无阳故也。原文346
十八.伤寒六七日不利,便发热而利,其人汗出不止者,死,有阴无阳故也.原文346 [郑论] 按六七日不利,至发热而利,里已通矣,里通表畅,发热亦是病解之机.但其人汗出不止为可虑,可虑者,汗出亡阳,不止 ...
-
十四、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燥)〔躁〕,灸厥阴,厥不还者,死。原文343
十四.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燥)[躁],灸厥阴,厥不还者,死.原文343 [郑论] 按脉微而厥,乃阳衰阴盛之征,迨至烦躁,上下有不交之势,灸厥阴,原正所以扶阳御阴也.阳回即是生机,不还即是 ...
-
八、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烦躁)〔躁烦〕者,此〔为〕阳去入阴(就是去表入里的意思。)故也。原文269
八.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烦躁)[躁烦]者,此[为]阳去入阴(就是去表入里的意思.)故也.原文269 [郑论] 按身无大热者,表邪将尽也,其人烦躁者,邪入阳明之验也,又并无三阴证据,何言阳去入阴 ...
-
春季易发脑中风 做好六方面预防
中风,医学名叫脑卒中,是指脑血管破裂或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正常流入大脑所引起功能障碍的一组疾病. 50%的中风发生在早春,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要谨防脑中风,减少脑中风对患者的危害. 春季如何预防中 ...
-
揭肺盖麻黄汤主之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伤寒:中风发热
守正学堂 守正学堂 今天 第74条: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六七日不解而烦",原先这个人得的是中风证,中风没有不发热的 ...
-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伤寒:中风发热
守正学堂 前天 第74条: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六七日不解而烦",原先这个人得的是中风证,中风没有不发热的,在六七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