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二九
相关推荐
-
经方:白虎汤(阳明经热)
白虎汤[原文]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右四味,以水一斤,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作者]张仲景[出自]<伤寒论>[伤寒金匮]1.伤寒,脉浮滑,此表有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26
26.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白虎加人参汤方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十四)
我们来看看白虎加人参汤的处方: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绵里,甘草三两炙 ,粳米六合 ,人参二两.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里面有人参,知母和石膏,其次还有炙甘草和粳米,人参主 ...
-
31白虎汤及变方
好,那么我们一个一个来,第1个清气分热.首先清气分热 ,要知道到什么是气分热,诊断学老师应该讲过气分热,或者气分是个什么东西,气分热是卫气营血这个概念里面来的,卫气营血是叶天士提出来的一个辩证体系啊, ...
-
经方:白虎加人参汤(燥渴)
白虎加人参汤[原文]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甘草三两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作者] 张仲景[出自] <伤寒论>[伤寒金匮]伤寒论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二九
5月11日 二九: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服桂枝汤以后,病人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这就是由太阳证进入阳明了,病人原是桂枝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七三:芍药甘草附子汤,此汤亦名「去杖汤」
七三: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 芍药甘草附子汤大多用在素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七五:仲师言胃,肠亦包括在内
6月30日 七五: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汗发太多后,身体虚掉了,这恶寒是表的恶寒,人身体虚掉了就有怕冷的现象,这种人用温药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七四:常常吃茯苓的话,寿过百岁
6月29日 七四: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四逆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茯苓四逆汤方 茯苓六两人参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右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二
二:「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的中风证,就有下面的症状,发热,汗出,恶风,脉缓,如果肠胃功能很好,体力很好,也会有得到感冒的时候,如果不动,不会得,如果运动后,汗大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十九
十九:「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也.视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一般的原则来说,当病邪在表,例如有头痛.项强.脉浮.恶风.恶寒.发热等,我们用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二十
二十:「桂枝汤」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常需识此,勿令误也. 中风束肌的状况,就是病人有恶风,有流汗的现象,所以小孩感冒,一摸有流汗,就是桂枝汤证. 如果病证在肌,就会有汗,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二一
二一: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汤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所谓酒客,就是平常喜欢喝酒的人,酒喝多了,胃的神经都被酒麻痹了,成了习惯以后,吃饭之前-定要先喝酒,等酒精浓度够了,胃才会开始蠕动,所以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二四
二四:「太阳病」,发汗.逐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这些都是桂枝汤的变证,如果开药量太过,或喝太急,应该二小时后才喝第二剂,造成汗流太多止不住,汗一直往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