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北往事:远去的草垛
相关推荐
-
家事春秋:喜欢捡废品的母亲(作者 马其亚)
有些废品,虽然被丢弃,但是还有一些使用价值.我小时候,能够遇到这样的废品实在太少.能够换钱换物的废品种类,我是从货郎那里听说的.庄上,货郎来得不勤,只要一进庄,就有男女老少围上去.货郎边摇鼓边唱:&q ...
-
【师生共写】童年趣事(学生篇)
童年趣事 □武阳西街小学六年级学生 捉蚂蚱 □成可欣 如果说童年是一片原野,那么原野里蹦来蹦去的蚂蚱,便是童年趣事了. 记得有一年的暑假,我一直在亲戚家住,开学的前六天,邻居带着我们去捉蚂蚱,连见都没 ...
-
华州人的童年记忆:柴 火
邮箱:3125136050@qq.com 童年记忆--柴火 作者 李琴肖 在我的印象里,小时候家里很穷,家用燃料除了用少量的煤炭蒸馍做饭外,冬天烧炕取暖所用燃料都是农作物的秸秆,比如:包谷.棉花杆等, ...
-
散文 | 耙搂草
耙搂草 闲来无事,信步在屋后的荒坡上,看到一对母女在用铁丝耙子搂草,这熟悉的场景一下子勾起我满满的童年回忆. 我生活的芝瑞镇是农村,和大多数农村一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用火以柴草为主,农作物的秸 ...
-
鲁北往事:过年走亲戚
一提到过年留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走亲戚,走亲戚是我们博兴当地的方言,就是亲戚之间互相走动拜年的意思,然而依照我们当地的风俗走亲戚得是男孩儿,未出阁的小女孩不走亲戚,所以作为女生的我来说其实没怎么走过亲戚 ...
-
鲁北往事:窑厂岁月
小时候,经常听老家人说:"好男不上窑厂,好驴不进磨房."并不是说在窑厂干活的男人都不是好男人,拉磨的驴就不是好驴,而是说窑厂的活儿太累,但凡有点其他的出路,哪个男人也不愿去窑厂受那 ...
-
鲁北往事:村里来了要饭的
爷爷七岁去要饭, 爸爸七岁去逃荒, 今年我也七岁了, 高高兴兴把学上. 幸福全靠毛主席, 翻身不忘共产党. 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上小学时候一篇课文里的一段顺口溜,说的是在万恶的旧社会许多老百姓摆脱不了要 ...
-
鲁北往事:挑水那些事儿
印象中村里有两口水井. 最早的那口水井在老村的北边,顺着村子中央那条通往姥姥家的南北路一直往北走,过了小桥,经过一片场院,大约一里多地就到了.水井就在路的东侧,中间只隔着一条小水沟.井台周围长着几棵老 ...
-
鲁北往事:上河工
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对"上河工"这件事不会有什么印象,对"河工"一词也会感到陌生.河工,是整治河道等工程的总称,是从事水利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
鲁北往事:上伕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地方政府经常利用"春冬两闲"时节,组织辖区内18-45岁的青壮年劳力,实施一些沟渠开挖.水库修筑.黄河坝增高拓宽以及对现有沟渠.水库底部的淤泥予以清理.外运等大 ...
-
鲁北往事:取水记
"--扁担就是农人的精神脊梁,让他们挑起一个家庭重担的同时,也挑起了一个村庄沉重的历史与殷殷期盼--" 课堂上,正在进行一篇题为<扁担的一生>的阅读训练讲解.文章题材距 ...
-
鲁北往事:挑水
"铁大汉踢了鞋,唱着去,哭着来."这个谜语一说出来,许多八零后以前的人们马上都会说出来答案.对了,答案就是挑水,因为生长在那个年代的人们都挑过水.去挑水的时候,两只空铁水桶前后左右 ...
-
鲁北往事:卖猪
小时候,家里的院子西南角有一个猪圈,上面是三个平方左右平台,下面是两米多深的粪池,中间一个斜坡马道.年初买一只猪仔,年末出栏卖了过年,秋后还能挖出一坑猪粪上农田.不仅我家这样,村里家家都如此,并且猪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