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中国市井生活照片
相关推荐
-
70年代引领中国发展的上海 出差总要带回不少紧俏商品
70年代,在祖国山河一片红的时候,上海在这股浪潮中占据了重要并特殊的地位,在这里发生的很多事情都影响着当时整个中国的走向. 上海自近代以来的发展史,因受到了西方国家的严重影响,因此形成了与中国其他城市 ...
-
天津五十年代老照片:劝业场内的人还真不少
发布时间: 18-04-0612:24 那时的戈登堂,现在还在 海河边晨练的人们,那时晨练的人还挺多 劝业场内的人还真不少,买东西的人挺多! 位于承德道的老天津人民图书馆,原法租界公议大楼
-
【每天老照片】-1万-1661- 老照片 30年代的天津 古色古香的有轨电车
30年代的天津,街道两旁满是各式各样的商店,很是繁华.那时候的天津,是北方最大的工业.金融.贸易中心.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天津吸引了大量的资本和人才.天津人口已是过百万,很是了得. 白河渡口.白河也就 ...
-
【每天老照片】-1万-3314- 英国人相机下的1920年代江南农村百景图
过去的农村生活是什么样的? 人们经常惊异于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而其实一百年前的农村也和今日大不相同. 让我们暂时把目光偏离拥挤繁忙的城市,看一眼过去人们在田里乡间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这篇推送将介绍一 ...
-
乔治·莫理循担任英国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所拍,镜头记录的30年代中国社会
人文历史2020-1-176阅读 · 0喜欢 · 0评论 镜楼文史 粉丝:15文章:46 关注 乔治·莫理循自1897年开始担任英国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很快成为在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外国记者和西方的中国问 ...
-
裘氏名人 | 裘芑香:上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的导演大咖
引 言 现在提起电影导演,大家都会说谢晋.张艺谋.冯小刚的名字,但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中国电影由无声片发展为有声片的黄金时期,极有名的电影导演无疑是嵊州人裘芑香. 那时翻开上海各大报纸,每天都是大幅醒目的 ...
-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是中国共产党于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上海领导创建的一个文学组织,目的是与中国国民党争取宣传阵地,吸引广大民众支持其思想。左联的旗帜人物是鲁迅。
折叠 编辑本段 联盟介绍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现代文艺团体.简称"左联".1928至1929年间的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革命文学论争,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提高了革命作家的思想理 ...
-
上世纪30年代因高颜值作客中国,到野外凶相毕露,监管部门发“通缉令”
谁能想到,有"黄莺""米兰""幸福花"等诸多好听名字的加拿大一枝黄花,作为观赏植物引进后,居然泛滥成灾.目前,在我国多地已对生态系统形成危害 ...
-
老照片:30年代奥地利人在中国的汽车之旅 老百姓第一次见到汽车
1935年,奥地利人马克斯.赖斯和赫尔姆特.哈姆出发进行了一次横穿亚洲大陆的汽车探险.当时施泰尔公司赞助了他们一辆自己生产的32马力,1.4排量的Steyr-Werke汽车.他们这次探险的起点始于巴勒 ...
-
30年代的民国市井 浮光掠影下的艰辛生活
市井总是能最直接反映一个时代人们生活现状的地方,在那里我们能够发现一个时代的浮光掠影和艰辛苦难.而老照片中记录的民国市井生活,带我们时光穿梭,回到那个充满传奇.新旧交错的时代,去回忆那时的市井百态. ...
-
上世纪30年代的《惠州西湖记》
[按]近日,旅居海外的网友"循州不肖生",得朋友馈赠,收集到一本1936年出版的<柯达杂志>(三月号).柯达,是全球畅销的菲林品牌,它所办的杂志,自然以摄影为主,所以杂 ...
-
西奥多·伍尔斯的画,除了美丽庭园、风景,还看到了旧中国市井
西奥多·伍尔斯(1859年8月1日- 1939年9月11日),美国画家,生于旧金山. 他的父亲在旧金山是帽子制造商.12岁时,沃尔斯开始在约瑟夫·哈林顿的工作室接受艺术训练,哈林顿教他色彩.构图.绘画 ...
-
珍贵的上世纪30年代惠州老照片
旅居海外的西子网友"循州不肖生",热爱乡梓文化,近日他在西子湖畔家乡风情版发了一个<三十年代府城西江旗杆塔到东江汇合处>的帖子,帖子里是他收集到上世纪30年代出版的一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