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士人画”观点
相关推荐
-
艺论丨方闻:文字与图像——中国诗书画之间的关系
文字与图像 中国诗书画之间的关系 文 / 方闻 众所周知,中国画与书法.诗文有密切的关系,可是文字与图像究竟是两种不同的表达工具.假如,我们随便论说诗与画可以转位互换,或说每一个艺术家可以随意地从诗 ...
-
薛永武:绘画提高艺术直觉能力和熏陶健康高尚人格
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绘画艺术无论是对于学习绘画而言,还是对于欣赏绘画的观众而言,都非常有利于提高艺术直觉能力. 1 绘画创作需要艺术直觉能力 从作者绘画的角度来看,作者无论是风景画.人物画或者其他绘画, ...
-
宝利老师导读《苏东坡传》第二十章
第二十章 本章的主题词:书画艺术. 大家都知道苏轼是有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但关于苏轼对文人画起着承前启后和理论奠基作用,可能就没有那么多人知道了.从苏轼开始,建立了系统的文人画理论,正式树起了文人画大 ...
-
【觅画记】苏 轼:笔力跌宕于风烟无人之境(上)
苏轼是个在艺术方面全才形的人物,他除了在诗词上贡献巨大外,在书法与绘画方面同样有成就,尤其他的书法与黄庭坚等人并称"苏黄米蔡",名列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他在绘画方面的成就虽然没有书 ...
-
因为他,宋代文人画引领中国艺术一千年
本周我想给大家推的这本书就可以回答和解释这两个问题,书名是<心画--中国文人画五百年>.该书的作者卜寿珊,美国著名美术史家,现为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研究员.这是本研究中国文人画的经典之作 ...
-
学不为人自娱而已,苏轼、米芾、赵子昂,从师法自然到士人画诞生
昨日讲了从魏晋南北朝到唐宋时期的吴道子.荆浩.范宽.郭熙等名家从外师造化到中得心源的演变过程,今天我们继续昨天的话题来讲讲苏轼.米芾.马远.赵子昂和元四家对中得心源的认知吧! 宋朝后期到明清,画家们对 ...
-
展讯|苏轼这幅画首次公开亮相!清华建校110周年献礼展,不要错过!
近日,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的献礼展"水木湛清华:中国绘画中的自然"拉开帷幕. 展览主题是"自然",主要展示古画里的山水.花草.植物等,十分雅致. 古人向往寄情 ...
-
难得!苏轼这幅画首次公开亮相
本 文 约 2000 字 阅 读 需 要 5 min 为了庆祝清华大学110周年,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了山水画大展<水木湛清华:中国绘画中的自然>,展期持续到今年10月20日. 古人向往 ...
-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苏轼[宋代]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 ...
-
宋代画家文同苏轼齐名竹画欣赏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 ...
-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原文、注释及翻译
[原文]: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①,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蚶以至于剑拔十寻者②,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 ...
-
苏轼为一幅画题诗,不仅景色很美,还富含哲理,值得一读
纵观我国古代诗歌史,题画诗是一朵珍贵的奇葩.并且,丹青题咏.诗画合璧也是世界艺术史上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题画诗,起源于唐代,许多著名诗人都留有杰出作品.如李白的<观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图> ...
-
谈士人、文人与士人画、文人画
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确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值得认真研究的一个特殊时代,一些特殊的文化现象,似乎都是异数,总令后世难以穷究,今天的学术界总是似是而非,未得要领.从社会发展史看,这是一个由秦汉的初期封建社会向 ...
-
雷诺阿被盗啦!/梦露黄钻高价易主/苏轼也卖画?
欢迎收看第 ㉖ 期"鹿见不评"! 在这里,小鹿与你一起看 不一样的艺术圈. 下周一早上7:30,约定你 ▼ 梦露黄钻"巴罗达之月"易主 拍出1030万港币 一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