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阳极固态电池实现技术突破:将比传统电池更安全
相关推荐
-
湖南大学《Adv Mater》:加点糖精,抑制枝晶,改善电池性能!
锌金属电池因其比容量高.资源丰富以及锌与非易燃水性电解质的相容性而被认为是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有前途的替代品.然而,由于锌负极与电解液的界面(AEI)不稳定,锌金属阳极的库仑效率(CE)较差,锌枝晶生长严 ...
-
全固态电池中硅负极应用之路:纳米多孔结构改善寿命
中国储能网讯:NIMS认为,通过引入纳米多孔结构,减小Si粒子尺寸,来减轻应力变化,硅将可应用于全固态电池的负极中. 近日,日本材料科学研究所(NIMS)能源与环境材料研究基地二次电池材料组高级研究员 ...
-
清华大学张强Chem. Rev. 二次电池中安全金属锂负极评述 – 材料牛
2017-07-31 [引言] 金属锂负极以其十倍于传统石墨负极的理论容量 (3860 mA h g-1, 石墨负极: 372 mA h g-1) 和最负的电势 (-3.045V),成为电池储能界的& ...
-
全固态电解质 硅负极:这样的组合电池有前景吗?
最近,工程师们创造了一种新型的电池,将两个十分有前景的电池子领域"硅负极"和"全固态电解质"组成起来变成了"硅全固态电池".最初几轮测试表明 ...
-
硅基负极频频创新,成为负极新势力
<ACS AMI>:空心石墨烯抑制锂离子电池硅负极的体积膨胀 01 来自韩国的研究人员证明了空心石墨烯能够在硅基电极中同时作为导电剂和膨胀抑制剂,空心石墨烯通过压扁石墨烯外壳周围的空隙吸收 ...
-
锂离子电池的未来:不浇汁的肉夹馍?
从锂离子电池的结构来看,它正如一种常见的中国美食--肉夹馍.正极负极就像撕开两瓣的馍,夹在中间的电解质则是肉:而且锂离子电池普遍使用的是液态电解质,与加上了腊汁的肉夹馍简直如出一辙.如同食客对肉夹馍夹 ...
-
[首藏作品](6895)纯硅阳极打造高性能全固态电池
纯硅阳极打造高性能全固态电池科技日报北京9月26日电 (实习记者张佳欣)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纳米工程师们与韩国电池制造商LG能源解决方案公司的研究人员合作,使用固态电解质和全硅阳极,创造了一种新 ...
-
固态电池系列问题锦粹
安全稳定性 固态电池系列讲座&问题 现在氧化物固态电解质能做到多薄? 固态电解质压片易碎,如何处理呢? LLZTO大面积容易碎裂,小面积集成,您怎么看? 氧化物电解质析氧问题有什么思路改善呢? ...
-
续航总是不够用,电池的技术突破就那么难?
要性能还是要续航,这是个问题. 我们总是想要更轻薄.更长续航.更强性能的移动便携设备,但目前不管是手机.可穿戴设备,还是笔记本电脑.甚至是特斯拉的 Model 系列,都受限于电池的发展而难以在产品形 ...
-
固态电池实现重大突破!企业争夺下一锂电技术制高点
当地时间12月8日,由大众和比尔·盖茨支持的初创公司QuantumScape公开其最新固态电池研究成果.数据显示,其电池可在15分钟内充满80%的电量,在续航里程为300英里或更高的车辆上搭载,正常使 ...
-
【鑫升新能源冠名】2018年全球十大电池技术突破进展盘点
一.水和锌基电池 安全.高能量密度.寿命长 美国·马里兰大学 马里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一种新的水和锌基电池上取得重大突破,未来或将用于手机电脑等消费产品.该技术由美国陆军研究 ...
-
超威创元李洪涛:铅酸电池龙头超威转型动力锂电的技术突破
5月31日,由锂电池产业第一研究与传媒机构--锂电大数据主办,由起点产研.电动汽车在线协办的以"决胜未来 重塑格局"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动力锂电池产业CEO峰会暨'十 ...
-
技术突破,LG Chem的锂硫电池已在高空飞机上成功测试
LG 化学宣布,其原型锂硫电池成功地完成了由韩国航空航天研究所开发的太阳能无人驾驶飞机(EAV-3)的多次高空飞行. EAV-3(长 9m,翼展 20m)配备的电池比目前市场上最先进的锂离子电池更好, ...
-
陈根:可编程的硅光子器件,以助量子技术突破物理极限
文/陈根 在经典计算发展路径之下,传统硅基芯片作为最重要的硬件产品,面临着晶体管直径逼近物理极限的问题.基于此,量子计算的发展一直被寄予厚望. 然而,现阶段的量子技术,受制于量子比特数目少.有效量子操 ...
-
PK比亚迪!新能源车技术取得又一突破 不起火的电池哪家强?
摘要 [PK比亚迪!新能源车技术取得又一突破 不起火的电池哪家强?]3月10日晚,广汽埃安发布了新一代动力电池安全技术--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简称弹匣电池).广汽埃安表示,这是行业首次实现了三元锂电 ...
-
导入纳米多孔结构,硅负极固态电池实现大容量稳定工作
-导入纳米多孔构造,有望大幅延长EV的续航距离- 日本物质材料研究机构 (NIMS) 发现,导入纳米多孔结构的非晶硅负极膜,能够实现电池的大容量稳定工作.这一技术有助于实现安全可靠的全固体锂电池的大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