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农村小伙辞职回家做自媒体,一味的抄袭搬运摆拍还能走多久?

虽然是件好事,能解决农村就业。不过莫名觉得很可怕,总感觉哪里怪怪的,是个人就能踩在前辈的肩膀上制造爆文了,什么时候群众的审美成了这样,原创文案的价值还剩多少。这就是人人皆媒体时代的可怕之处,内容怎么可以流水线式的作坊产生,套路眼球始终不是精彩内容的源泉。

我们老师说的一句话:写稿子这件事情,只要会写字的人都会做,只是看能写出多少深度。虽然有同行对媒体村不认可,但不能否认,文中提到的人获得了某种意义上的“成功”。没有看他们的内容和数据,无法对他们的运营模式和内容作出评价。

以前的媒体,至少要是有从业资质的人才能从事,写的文章也好,报道也好,都要有凭有据,现在的自媒体,能称为媒体吗?大量得洗稿转稿蹭热点蹭流量,要么就是各种造谣,这种乱象,怎样才能好转?

不赞成对他们的内容生产抱着精英的自负,因为事实和对事实的表达都可以是很朴实的。但内容产品的升级需要也许比物质产品的升级需要来得迅猛,而满足起来却可能要求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都不是一日之功。所以这条路能走多远,还需要观察。

这种媒体生产的内容大多没有价值,纯属谋财害命,但他们拿到的却是真金白银,自媒体降低了传播门槛,俨然成为专业的新闻从业者,长远看会给社会带来非常不高的效果。

“农村+农妇+高收入+自媒体”,让本来只能在家带孩子的农村妇女,也可以发挥自己的价值为家庭创收,对于整个家庭来说是一种幸运,对于农村就业途径是一种创新。不过,流水化的内容质量的确令人担忧,但现在好多自媒体不都是这样生产内容,无需对他们过苛责,好与坏,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自然会优胜略汰。通过进一步的培训,相信他们也可以不断挖掘农村素材,展示更多稀缺的乡村内容。

不是说三农题材就不能写,我自己也出身农村,但写作总归要创造价值。虽然低质量的内容也有人看,但是平台在这方面有责任:像今日头条和百度这样的,我每天都要关闭那么多的不感兴趣的文章,为什么还要持续推送?

在互联网垃圾信息泛滥的当下,发展农村自媒体产业这条创业道路遭到很多非议,但个人认为利用闲散劳动力,提高留守青年收入,帮助农村脱贫致富这样的创业想法无可厚非。现在农村题材直播和小视频在自媒体中已经占有不小的比例,即使没有这条产业链,没有李传帅这样的组织者,一样会迅速发展。自媒体从出现之初,就没说过是仅供专业记者使用的,现在讨论自媒体人专业性问题毫无意义。

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对低文化层次的人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领,探索出一条健康的农村自媒体发展道路,避免这类崛起中的新媒体村成为互联网垃圾信息发源地。中国特色互联网发展道路,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只能让互联网平台、相关管理部门和农村基层工作者摸着石头过河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