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易系列谈之九

感谢从开始就一直追到现在,还没有放弃这个系列文章的朋友,你们的喜爱和支持是我继续写下去的动力。也有部分被题目骗进来的朋友,可能已经开始吐槽了,从一写到八,关于易的内容没有多少,关于医的东西更是见不到影子,作者究竟想说的是什么?

我想说什么,老实说,我也经常地问自己。医易这个题目太大了,我努力地溯本探源,想从根根上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但是自己走着走着,却似乎陷入了茫茫地沙海之中,失去了方向。

于是,我只好停下来,歇一歇脚,回顾一下来时的路,顺便确定下一步的前进目标。

为了强化对前面内容的认识,我们简单总结如下:

1

近年来的考古发现证明,早期的华夏文明并不是一脉相承的,而是具有多源性的特征。那种三皇五帝,禅让传承的故事,是古人的编造。

2

三皇五帝或许是上古时候的部落首领或智者,但是从西汉的文化大一统之后,他们已经演化为一种符号和象征。

3

流传下来的文化只是多种并存文化中比较强大的、比较有生命力或者比较幸运的,大量的文化湮没在历史的研磨机里,或者苟活于边远荒凉之地。

4

殷商文化的代表是阴阳五行和天干地支,这是后世一切神秘文化的基础。巫觋文化的盛行,也直接导致了殷民对生命本质的关注和探索,并由此催生出道家、五行家,乃至形形色色的方家术士。在此之上形成的黄老之学,则是中医学形成的基础。

5

周文化的代表是易文化,这是后世各种具体科学技术文化的哲学渊薮,也被发展成了无所不包的大杂烩。礼乐制度的推行,为后世的文化治国创造了一个很好的范例。传承于周朝官学的儒家文化,经过汉代的改头换面,成了后世历朝历代统治者手中的思想武器,它和处于隐匿状态的道家文化,一明一暗,阴阳互补,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文化主流。

6

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和易学卦象都是先民对宇宙规律的总结,虽然一直到现在,对于这种规律我们依然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由于两者都是对同一规律的认识,表达形式不同,但表达内容相同,这也为后世将它们融合在一起创造了条件。汉代的文化大一统,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易卦和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的统一。

7

周取代殷商,是一个政治文化发生急剧变革的过程。周文化既有对殷文化的吸收和融合,也有打压和毁灭。而处在被压迫地位的殷文化,由于外部的压力,从原来统治者和巫觋手中,向普通民众间扩散。一俟时机成熟,这种反正统的民间文化,就以墨、道、阴阳等诸子百家的面目纷纷露面,形成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文化现象。

8

周在文化上面最重要的革命在于,华夏文化的中心由殷商时候宗教化、神明化的“帝”转化为周朝时候以修德和保民为核心的“天”。

9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人性的启蒙和民智的开启,是中国古代的“文艺复兴”。普通人具有了学习知识的机会,同时也有了独立思考宇宙和自身的奥秘的能力。被统治者和巫史所宗教化和神话的“天”,其文化内涵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天”成了规律和法则的代名词。从此,中国人彻底摆脱了宗教的桎梏,步入了心灵的自由王国。

小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