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师猪苓散治疗妊娠恶阻验案一则 -- 马氏妇科

初诊:2013年10月31日。林某某,24岁。“孕56天,恶心伴纳差2天”就诊。

患者现孕56天,恶心欲呕,胃胀不适2天,纳差,不思饮食,口淡口干,寐可,二便调,饮水不解渴,(10.26本院)B超检查:宫内活胎,约8-周。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软。

中医诊断:妊娠恶阻(水热互结)西医诊断:早孕

治则:和胃祛湿,养阴安胎。

方药:猪苓散加味。

白术10g  茯苓10g  猪苓10g  半夏10g  蔻仁(后下)5g  陈皮10g  生姜5g,5剂。

复诊:2013年11月5日。恶阻消失,纳欠。

方药:中药守上方去生姜加炒谷芽10g、炒麦芽10g,乌梅6g,5剂。

按语:猪苓散,《三因方》又名三物猪苓散,《金匮要略》记载“呕吐而病在膈上,后思水者,解,急与之;思水者,猪苓散主之。”先呕而渴,因膈上饮停,呕吐则舒,吐后津亏,则思水也;若急与之,积水成饮,则复作呕,如此往复,其病难愈。究其根本,乃津液输布受阻,气机不利,停饮不解,则呕渴难除。故而以猪苓散健脾利水,散其水饮。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亦可安胎;茯苓健脾利水,亦可养心宁神;猪苓利水渗湿,开腠理,通水道。患者孕期阴虚内热,故喜饮水,然禀赋不足,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内停,故见恶心欲呕,食欲不振。患者恶心欲呕,口干,饮水而不解渴,湿阻中焦,则胃胀不适,纳差食少,津血同源,气血充盈则脉道滑利,脉失津液,则触之萎软。呕、渴俱见,与该证相符,故马老用猪苓散为底,加二陈汤(去甘草、乌梅,恐酸甘碍胃)及蔻仁燥湿和胃,理气化痰。药后5剂,恶阻消失。复诊患者纳欠,加谷麦芽健脾消食,乌梅酸甘开胃,以善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