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医学与当代人对中医的错误认知

尤其是在中医药领域,更是全盘照搬西方所谓先进发展模式,即使现代中医院校出来的学生,相当大一部分也几乎是数典忘祖。他们对传统中医药,不屑一顾,完全是一副中医假洋鬼子的嘴脸!指望这些人,将中医传承并光大,无异于痴人说梦!
中医对于药物的认识不是内在成分,而是在于药物的“四气五味”,在于药物的产地是否“道地”,在于药物的采收季节是否“合时宜”。唐·孙思邈强调“用药必依土地,所以治病,十愈八九……,不知采集时节……所以治病,十不得五也”。金.李东垣:“凡诸草木昆虫,产之有地,根叶花实,采之有时,失其地则性味少异,失其时则性味不全。”可见,中医治病靠的是以中药的四气五味,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寒凉偏性,而不是现代医学所强调的纯粹化学成分。
可是当你用工业手段从麻黄中提取出麻黄素后,它的功效就与麻黄迥然不同了。麻黄素是拟肾上腺素药物,有显著的中枢兴奋作用。如果再用它来治疗风寒表证,显然已功效不再。
再例如青蒿,其味辛苦,性寒,归肝、胆经。功效为清热解毒、除骨蒸、截疟。
我们说麻黄与青蒿是中药,大家很容易理解。因为它们都是多种复合成分的载体,它们都要经过古法炮制,它们有着完整的性味归经属性。
麻黄素和青蒿素就不再是中药,很多人就不理解。它们虽然同样具有疗效,但不再是多种复合成分的载体,不可能再按古法炮制,也没有了性味归经属性。所以,麻黄素和青蒿素只能是工业合成制品而归类于西药。
所以当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诺奖,人们对青蒿素是中医成果还是西医成果争论不休时,一个理智的中医人便不会介入其中。无论青蒿素是中药方式提取,还是西药方法合成,都是古老中医学的骄傲,它的归属已经不那么重要。
比如,石膏的化学成分里没有一个成分是可以退热的。再比如,白芷的化学成分会导致人体变黑,但实际上古代后宫佳丽们都在用白芷来美容。

艾御享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