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木》是《诗》的第165首。这是一首宴享诗。诗以伐木起兴,鸟鸣为喻,集中笔墨写宴饮亲朋友好友,把宴饮当做建立和联系亲友感情的重要手段,借此加强亲友和睦团结。飞鸟尚且求同声,为人岂能没亲友,这是为政者的教化手段。
《伐木》的主旨,历代学者一般也都认为是一首宴享亲友的诗。《毛诗序》说:“《伐木》,燕朋友故旧也。至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者。亲亲以睦,友贤不弃,不遗故旧,则民德归厚矣。”意思是,人生在世,任何人要想有所成就,都离不开亲友的和睦和支持。
《伐木》和《伐檀》不同,它不是描述伐木劳动,而是由伐木兴起,说到亲情和友情之可贵。常言道:“亲戚越走越亲”。这里的“走”就是“交往”。无论本家叔侄还是外家甥舅,都要常来常往,宴饮燕乐,并且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以巩固感情,加强联系。
《伐木》创作年代不详,有一种说法认为,作于周宣王即位初。周宣王立志图复兴大业,而欲举大事,必先顺人心。当时的王族辅政大臣,为了安定人心、消除隔阂而作此诗,以增进亲友情谊,巩固统治基础。
165、小雅 伐木00:0001:44未加入话题添加话题
注释:1、丁(zhēng)丁:砍树的声音。2、嘤嘤:鸟叫的声音。3、相:审视,端详。4、矧(shěn):况且。伊:你。5、听之:听到此事。6、终……且……:既……又……。7、许(hǔ)许:砍伐树木的声音。8、酾(shī)酒:筛酒。酾,过滤。有藇(xù):即“藇藇”,酒清澈透明的样子。藇,甘美,或释为“溢貌”。9、羜(zhù):小羊羔。10、速:邀请。11、宁:宁可。适:恰巧。12、微:非。弗顾:不顾念。13、於(wū):叹词。粲:光明、鲜明的样子。埽:同“扫”。14、陈:陈列。馈(kuì):食物。簋(guǐ):古时盛放食物用的圆形器皿。15、牡:雄畜,诗中指公羊。16、诸舅:异姓亲友。17、咎:过错。18、有衍:即“衍衍”,满溢的样子。19、笾(biān)豆:盛放食物用的两种器皿。践:陈列。20、民:人。21、乾餱(hóu):干粮。愆(qiān):过错,过失。22、湑(xǔ):滤酒。23、酤:买酒。24、坎坎:鼓声。25、蹲蹲:舞姿。26、迨(dài):等待。
《伐木》此诗共三章,诗首章以鸟呼伴为喻,说明人不能没有亲友;次章说要以丰盛的酒肴,热诚地款待亲友;第三章说亲友间要真诚相待,往来之礼不可失。全诗理想——现实——理想,境界相互转换,既生动地表达了作者顺人心、笃友情的愿望,又造成了诗歌虚实相生的意境美,创造了一种以意境的营造为手段的构思方法。
《伐木》对友情的歌颂给后世留下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以致“嘤鸣”一词常被人用做朋友间同气相求或意气相投的比喻。当然,此诗收入《小雅》(小政治)的深意,并不仅仅限于歌颂友谊,而在于倡导践行友谊,一系列以最美酒佳肴宴请亲友的行为,相当于今天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友善”。用友善凝聚力量、营造良好环境的目的,就是要象鸟儿一样,出幽谷而上乔木,走出低谷站上高峰,这不仅是个人,也是邦国的一大希望所在。今天的我们,把破旧的老屋搬入崭新的新居时称为“乔迁之喜”,就是对进步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未来充满希望。
........................................................
........................................................
自然于道,自觉于法,自在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