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耗时14年解放战争仅用时3年,原因何在?

回顾中国历史,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历时14年。由于中国自近代以来积弱多贫,国力衰竭,因此在面对武器装备精良的日军作战时,即使中国集全国所有人力、物力仍然难以与日军抗衡。

从日军兵力部署上也可以看出这一点,中日双方历次战役的兵力比例为1:2.6、1:6等。经过历次会战后,日军也非常自信其一名士兵相当于中国士兵的3个甚至10个。在八一三淞沪战、南京保卫战等战役中,都是日军以少胜多。

台儿庄战役中,我军投入20万兵力,日军仅有2万左右到兵力,我军拼死一搏,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以来最大的胜利。正因为如此,毛主席对于抗日战争作出了全面分析和正确判断,驳斥了速胜论和亡国论两种错误观点,并就此写出了关于抗日战争的著名著作《论持久战》。而最终抗日战争的结局也充分证明了伟人战略眼光的无比正确性。

14年的抗日战争,使得中国付出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物资损失的代价,最终还是因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胜利,苏联出兵东北,美国又在日本本土扔了2颗原子弹,才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若没有美苏对日最后的致命一击,中国的抗战则还将会持续下去。

而与抗日战争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解放战争仅用时3年,即从1946年6月到1949年9月。日本投降后,国共两党于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经过43天谈判,国共双方达成《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重庆谈判结束后不久,蒋介石就撕毁了《双十协定》,于是爆发了内战。内战开始时,国共双方实力有着非常大的差距,力量对比悬殊。当时国民党有430万军队,共产党仅有127万,其中61万是野战军,66万是地方部队;

武器装备方面,国民党在接受了大量侵华日军装备的同时,又得到了美国政府庞大的军事援助,因而拥有装备较好的陆、海、空军;尤其接受了大批美式装备后,国民党军队配备了大量的自动化步枪、飞机、大炮、坦克,而人民解放军不仅没有海空军,陆军的装备也很差,主要是缴获日、伪军的武器,人力和物资的补充基本上依靠战争中的缴获和解放区军民的供给。

国民党的精锐部队整编74师、整编11师和新5军。共产党的精锐部队是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两支精锐相比,国军是清一色的美式装备,全部是机械化武器装备,炮火配备是共产党军队的10倍。

面对实力悬殊的对比,当时人们都缺乏信心,就连毛主席都说:“我们有可能在5年之内赢得这场战争”。因此,可以说大家都没有想到,共产党军队仅用了3年时间就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而解放战争之所以只用了3年时间就结束了这场战争,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

一、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是人,而不是武器装备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队装备很好,但是士兵厌战,因此导致士气低落。早在1945年11月,全面内战爆发前,张治中就曾劝说蒋介石,最好不要打内战,理由之一就是士兵厌战。

张治中说:“以今日之国军士气与态势而论,亦不能继续作战。各将领在钧座之前,或不敢显然作厌战之表现,甚至或有挺身而出、坚持以武力办理中共者。且今日多数之国军,实亦不能作战”。

但蒋介石却不这么认为,由于从当时我军无论从数量还是装备上看,与国军相比差距是比较大的。所以在他看来,以国军的绝对优势可以说是胜券在握。所以蒋介石声称,只需3个月到6个月,他就可以取得胜利。国民党总参谋长陈诚也吹嘘:也许3个月至多5个月便能“解决”中共军队

与国军低迷不振的士气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人民解放军重视军队的政治思想工作,军队各级中都有政工干部。经过“新式整军运动”后,战士们知道了自己是为谁而战,解放军战士大多都是贫苦人家的子弟,就算没有文化,他们也知道共产党是给穷人打天下的,于是他们愿意跟着毛主席打江山。

因此,毛主席的“打垮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成了当时激励全军指战员的一句极具号召力和感染力口号

二、论战略战术及统帅的指挥艺术,解放军更胜一筹

面对强大的国民党军,正如毛主席所指出的,”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解放军采用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战略方针,以运动战的作战方式,不以占领地区和城镇为目的,不去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

而是将不断地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作战目标。积小胜为大胜、由弱变强、由劣势转为优势,终于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反攻,迎来决定国共命运的战略决战,并取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

而国民党则以占领中心城市和地区为主要作战目标,每占领一地后,均派兵驻守,这样无疑于分散了兵力。也更利于解放军逐一将其各个歼灭。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于是采取不再分兵而是采取整体推进的作战方针。

但是,由于国民党军队在实施和运用这一作战方针时,缺乏应变能力和灵活性,因此,导致仍然会被解放军抓住机会,难逃被集中歼灭的机会。如孟良崮战役就是如此。

​三、得人心者得天下

正如一句有名的历史格言所指出的,得人心者得天下。人心的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荀子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蒋介石自发动内战以来,就失去了民心,占全国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全都站在共产党和解放军这一边,胜利的天平从战争一开始就已经偏向了共产党。因此,国民党的垮台只是时间问题了。

就拿消灭国民党军队最多的淮海战役来说,当时兵力的对比是解放军的60万对国民党军的80万。然而,即使解放军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仍能以弱胜强,全歼了美式装备的国民党80万军队。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对于战役的胜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华野司令员陈毅在淮海战役胜利后,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0)

相关推荐